文章:聰@HKFYG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剛柔並重。校園旋風球

旋風球是美國一種名為「Trackball」玩具的原型,原本只屬孩童消閒玩意,到2005年由台灣人賴照勳教練改良球本身的重量、以及球拍弧度及外觀設計,讓玩家可以較容易發出充滿旋轉及多變化轉向的球,在坊間一遍看好及流行的情況下,期後慢慢發展成為新興球類運動。



學習門檻低。宣?共融運動精神

香港旋風球總會創會主席彭樂謙先生(彭SIR)曾到台灣接受旋風球運動正統訓練,學成歸來後於2015年開始在香港校園作推廣,首階段主要是教練培訓及校園試玩體驗課程。談到此運動特色,彭SIR表示最初把旋風球引入香港,主要原因是這門運動門檻較低,幾乎任何年紀及體格的人士都適合參與,是一種崇尚共融價值的運動。「當年引入旋風球,是希望有一種全港巿民都能參與的運動。旋風球這項新興運動,等於大家都一同站在起跑線上不分高低,又由於它極易上手,就算是一位小學生,只要你用心嘗試,一小時後已經可以掌握到箇中要訣,甚至可以有能力作賽,會得到理想的操作效果。」

旋風球競賽形式

旋風球可分成團體賽及個人賽兩種,前者以二十五分為一局,採用三局兩勝制,賽區會分為A、中間禁區及B三區,每一區是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體積,區與區中間(禁區)不設球網相隔兩邊選手。競賽目標,是在自己的區域發球到對方場區,若對手接不到球而球掉在地上,又或者對手犯規,自己便可得分,概念上其實與排球玩法相近,接球一方每次最多可以觸球三次,但分別是己方接球後不能像排球般傳給隊友,而是必需把球直接回擊對手場區。

至於個人賽方面,玩法上會較複雜,場區面積會比團體賽小(4米乘5米),而兩個場區中間的禁區,其面積則為12米乘4米。除此之外,兩方場區內各自會多了一個1.3米乘1.3米的龍門球網,競賽目標是將球擊落至對手場區,讓對方接不到球、對手犯規,或將球擊到「龍門」內均可取得分數。由於個人賽失分的機會比團體賽更多,所以對選手的技術上的要求會較高。

現時,約有四十多間中小學已接觸過旋風球運動,而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是首批正式發展旋風球球隊的校園,現時成員約有十名,分佈在中三至中五年級,當中更有港隊代表成員,並在剛過去的暑假遠赴台灣出席亞洲旋風球賽事。

校園旋風球面對的挑戰

兩年來的不斷堅持,讓旋風球得到越來越多校園的認同,彭SIR不諱言旋風球固然有著本身獨特的魅力,但在推廣初期卻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場地要求無礙就是最大的發展障礙。以佔地較大的團體賽為例,需配備分為A、中間禁區及B三區場地,而每一區是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體積,換句話說,三區總計是需要有30米長的場地,等於至少是一個正規籃球場相約的地方才可以進行旋風球運動。

「應變方案是我們會改到禮堂進行旋風球,但會面對樓底限制的新問題;同時,旋風球15年引入香港,由於它是新興運動,並沒有太多香港人接觸過,所以師資短缺是另一個問題,我們需用較多時間作教練培訓工作,包括教練課程教材的編寫及教學手法等等。我強調的除了是教練本身要懂得操作旋風球外,更重要是用最有效方法去把旋風球知識帶給學員。」

彭SIR補充,旋風球外形像玩具,反而是吸引學生家長注意的要點之一,事實上,其總會過往曾舉辦過不少旋風球親子活動,由於其球拍及球外形像玩具,在小朋友的層面上,他們大部份一開始會覺得有趣而不抗拒接觸,同時由於它極易操作,無論是小孩或成年人都可以得到運動滿足感,故此這是一個極理想的親子共融運動。

讓學員得到寶貴的Ownership

兩年來的旋風球學校推廣,彭SIR認為這項運動能有效提升學生執行功能技巧的能力,並讓他們在過程中學習如何堅持達標、做好時間管理及與隊友溝通協作等能力培養。「我過往到過不同學校教授學生旋風球,當中會包括專注力不足的學生,他們平日大多不能集中精神安靜上課,而透過學習旋風球,由於它極易上手,加上我們強調要給學員空間機會去發揮,你會看到該同學會慢慢地進步,後來甚至主動要求希望擔任助教的角色,過程中他得到珍貴的ownership與滿足感,同時理解自己角色上的權利與義務,更懂得遵從規則秩序及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回到課堂,從老師的觀察後所得,他們比過往更安靜及有秩序,因為知道自己擔任每個角色的要求,學習上亦比較有效率。」

現時本港已有學校將旋風球納入恆常體育課堂內,彭SIR期望將來本港可以每年籌辦至少一次大規模比賽,同時長遠看可發展到恆常旋風球學界聯賽,讓更多師生體驗到旋風球的運動價值。




相關連結:

※ 香港旋風球總會Facebook

※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