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聰@HKFYG │部份相片由被訪機構提供

不老的教育
退休教師杜治邦、蔡振興
教德樂課後支援服務(教德樂)

《序言》

“You'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要有豐盛人生,你或許會追求「活到老,學到老」,但對於退休教師杜治邦(Sir)及蔡振興(Sir)來說,他們的「豐盛」,還包括無私的「奉獻」。

放下手執的教鞭多年,杜Sir及蔡Sir對教育的熱誠仍未冷卻,他們相繼加入教德樂課後支援服務(教德樂)的義工導師行列,為有需要的初小學生提供一對一功課指導和品德教育,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加強他們的自理與社交能力。

每週風雨不改,他們都堅持與學童一見,因為單單「學到老」仍不夠,還要「教到老」才有意思。不論是杜Sir說的「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還是蔡Sir口中的「回饋社會」,其實都如出一轍,教育-就是分享,既然遇到好的平台,便應投入去做。


※圖上左起:計劃主任方敏聰、義師蔡振興、義師杜治邦、計劃經理潘嘉敏

《內文》

參與「教德樂」的義師以退休人士、長者及婦女為主,計劃自20134月展開,由最初8名義工服務1所學校,發展至今已招募了超過310名義師服務17間學校。


退休前的杜Sir,擁有資深的教育經驗,他曾在不同的學校任教,例如小學、BAND1BAND5的中學、以及紀律部隊學校。由1610月開始,他加入了「教德樂」成為義師,箇中因由,是認同「教德樂」當中所提倡「共融」的理念。

「因為過往工作關係,我面對過各類型的學生,我認為香港很需要共融,無論是年齡、種族、文化或階層共融,我都認為是很需要的。」

為了提升義工的服務技巧,「教德樂」計劃會提供多元培訓予所有義師參與,新加入的義師會出席計劃簡介會及新義工訓練,了解和小朋友相處和指導的方式,而每月均設有恆常義工訓練項目,範疇涵蓋小朋友身心發展、以及處理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先師後友的關係

Sir補充,從前自己的教育心得和經驗,現在可以在服務中一一實踐出來,是一件樂事。「教德樂」採用「一對一」的教學形式,杜Sir形容跟學童相處是「先師後友」的關係,由起初大家彼此互不熟絡、比較像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後來相處久了,便慢慢變成為朋友。

「小朋友會把家庭逸事告訴我,我們亦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教德樂』義師面對的學生,部份在能力上稍遜,我們需要包容和用耐性教導他們。雖然每星期只有一至兩次的機會,但可以與學生愉快地相處,我仍然十分珍惜。」

成功的教育,就是愛

「教德樂」屬義務工作,除基本的交通費津貼外,義師們不會獲得任何的酬勞。教育的真義,如杜Sir所說,就是「愛」,絕非金錢能夠衡量比擬。在兩年多的義師生涯中,他服務過兩間小學,遇過聰穎乖巧的學生,亦遇過搗蛋不受教的學童,無論孩子素質如何,他仍是以心育人,學童閒時一個平常舉動,已足夠窩心。

「相處久了,孩子一定有改變。我年紀大眼力不太好,有時課本內的文字未必看得清楚,他們會主動告訴我,然後一起做功課。我想說,服務當中其實師生雙方互相扶持,互有得著。」

在剛剛結業禮時,杜Sir所教的一位畢業生獲得了數學進步獎,學童與家長都感動落淚,不停致致謝,這個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杜Sir,亦讓他明白只要有心地「教」,便一定會有成效。

「這位同學從前算術方面不太理想,有時更會為學習而有情緒起伏,我一直用耐性不斷教導他,最後看到他數學方面有著明顯的進步。自從退休後,這種感人的場面我已沒有再遇到,想不到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有機會經歷。」

退休前於中學教授中文及英文科的蔡Sir,跟杜Sir一樣,熱忱於各類型的義務工作,過往曾協助海外交流生廣東話教導計劃,教授初到港的交流生學習簡單中文。2017年,蔡Sir加入「教德樂」義師行列,成為南亞裔學生的義務導師,他笑言自己一直是中學老師,現在卻「一對一」地教導小學生,起初心情實在是有點兒戰戰競競,需要時間去適應。

「我的教育工作背景可以幫助到少數族裔的學生,特別是在學習中文方面。但服務心情仍是非常緊張,因為與少數族裔相處的方法和一般情況很不同。幸好,主辦單位除了提供有關和少數族裔學生相處溝通的技巧及教授方法訓練給義師外,更會有職員按照個別學童的背景情況,與義師商討合適的相處方法,令我們對教學方法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重新思考教授的方法

「教德樂」服務的對象是小一至小三學生,蔡Sir表示相比起退休前,雖然在備課上輕鬆了一些,然而,在教導方法上卻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因為中學的那套教法不可應用在初小學生,自己需要重新思考一個合適的教授方法,例如面對南亞裔學生,起初的一個月,他需要以身體語言或畫圖的方式與小朋友溝通。

關注少數族裔在港學習情況

Sir補充,參與「教德樂」的另一個原因,是認同當中「共融」的理念。他認為在香港生活的少數族裔也是香港一份子,然而他們要融入香港生活著實面對不少困難。若然在學習中文上,有機構在他們低年級時能夠提供全面及多元化的支援,他們在各方面的進步空間是可以極大的。

「我服務的小學,八成以上是南亞裔學生,其中一位巴基斯坦籍同學的中文語言能力是比較低的,我教授了數次之後,因為學校假期的關係,差不多有一個月沒接觸過他,豈料再次服務時,令我驚嘆的是,他的中文說話能力提升了許多,經了解後,原來他在假期間主動跟別人用中文溝通,在中文學習上下了不少苦功。在一次分享會上,我特別讚賞他的進步。」 

教育能改變一個人

雖然每週都需要長途跋涉地由新界住所到香港仔作義師,但蔡Sir一點也不覺疲累,反而越做越起勁,因為他深信教育的價值:他可以在學業、品德和學習態度上改變到一個學生。

「計劃的成功,義工的投入是關鍵的因素,大家都不計酬勞,純粹抱著幫助孩子的心去參加計劃。計劃能給我窩心的感覺,與小朋友由互不相識到成為知己好友,大家可以無所不談,而且看到他們慢慢地在學習上有正面改變-這一切都是令我堅持的原因。」



相關連結:

※ 尚融坊林基業中心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

(我們需要大家的LIKE﹗!
請LIKE我們新成立 SchooLike 讚好校園FB專頁,欣賞最新校園好人好事!)

更多校園讚好文章:http://schoolike.hk/

閣下如有任何校園好人好事,請facebook msg 聯絡我們安排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