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吳蔚婷│拍攝:聰@HKFYG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馮逸麟老師


隨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通識科已成為必修科,至少要取得二級成績,才可以有機會獲得大學入場門券。但對南亞裔學生而言,修讀通識科,未必是一件易事。

因為他們較少留意本港新聞,而且對中港議題的新聞未必完全熟悉,以致難以明白整段新聞的脈絡,導致他們在作答試卷時未能暢所欲言,難以講出大意,有可能失分。幸好,他們在高中時遇上一位良師──馮逸麟老師。

馮老師深明南亞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所以他會自己設計通識課程筆記,以配合同學程度,而授課的時候亦會配合深入淺出方式來教授學生。他知道南亞學生較好動,所以在課堂上會先講及他們感興趣的課題,例如:伊斯蘭、愛情和婚姻等議題,希望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馮老師又會用奇怪趣事作為課堂的切入點,帶動課堂的氣氛,令學生可以樂在其中和投入議題。「我明白如果單靠教授課文,會令到課堂氣氛沉悶,所以會多利用圖畫、相片、漫畫等方法處理通識議題,希望可以令他們寓學習於娛樂。」

馮老師除了在課堂教授知識外,他亦會跳出課室,在書本以外的地方教授學生。「我會帶領學生參與義工服務,透過擴闊學生眼界,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爭取自主自立的人生。」同時,會定期籌辦話劇活動和內地交流團,希望學生透過課本以外的知識,能夠體驗生活、多角度思考和鍛鍊分析能力。




有關連結:

※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