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


平凡人,不平凡事。戴盈莉

許多人心目中,老師往往是一份神聖而高尚的工作,春風化雨,傳道授業。漸漸地,我們對老師們的態度與要求亦日趨上升。然而,光環背後,有老師堅持自己只是普通人一個,會笑會哭,有自己的性格和感受,亦正因此才能和學生互相了解,互相溝通。本次專訪對象是司徒華「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得主戴盈莉老師,她無懼病魔折磨,堅持教學工作,更用自己的經歷去激勵學生,同時間堅持當一個坦率、具同理心的普通人,以真誠的心去打開學生的心。

不少人都覺得擔任老師的人大多是愛心滿滿,心懷大理想,立志去當一個「靈魂工程師」。但在戴老師的故事中,成為一位老師彷彿是當時最正常不過的選擇:「當時大學中文系畢業,最主要有兩個出路:一是從事出版,或者從事教學,當時身邊很多人都選擇成為老師,而我自己又希望可以學以致用,所以就選擇了教師這一個工作。」



※圖左:學校運動會
※圖右:校外戲劇比賽

沒有充滿智慧的啟蒙老師,沒有感動人心的成長故事,戴老師認為老師都是一群普通人:「坊間喜歡給予老師一個崇高的地位,但其實老師都只是一個普通人,會有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我會怕悶,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希望以自己真實的一面示人。」上課時,她是一位良師,下課時,她則成為同學們的益友。「同學們會知道我平日上課時要求嚴格,但早上、小息、下課後等課餘時間,大家都會像朋友般相處。我會和同學們早上到學校旁的公園一起頌經和唱聖詩,又會相約舊生們週末的時間到家裡相聚。」

戴老師青年時期患病,至今多次出入醫院。然而她的教學熱誠並未受到病情所影響,相反她更主動向同學分享自己出入醫院的點滴,以此鼓勵同學。問到為何願意跟學生分享如此私人的生活片段?戴老師表示是由於自己天生愛分享的性格使然:「現在的青年人跟我們讀書時候的環境相差甚遠,要用我們的一套方法去鼓勵他們十分困難。而我確診患病的時候,正正是現在我所教授的學生的年齡,所以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經歷去引起同學們的共鳴。」



真誠的溝通,換來滿意的結果:「有同學們聽完我的生活故事後,跟我說他明白為什麼平日我會對他們如此嚴格。」對自己嚴格,全因為珍惜自己的生命:「多次出入醫院,見到有很多的病人希望繼續活下去,但卻無法延長多一天的生命。我才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機會可能是很多人努力想要而得不到的,機會更是轉眼即逝。既然今天無法預知明天會否來臨,就更應該要把握現在。 」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戴老師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對學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許多學生有行為問題,背後可能有形形色色的原因,未必一定是同學們頑皮不合作。老師們不應該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認定同學就是壞份子,相反更要多行一步,嘗試去了解下有行為問題的同學。許多時候這些同學就是在等待有人去了解、認識他們。」

註: 戴老師將自己的小故事編輯成《自從失去1米68》一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作延伸閱讀。



※圖左:戴老師的婚禮
※圖右:畢業後一起去旅行



有關連結:

※匯基書院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