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走進書卷大地
哈佛圖書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似乎是古今不變的真理,但如果有計劃能夠送你到萬里之外體驗異地文化,同時讓你能夠在當地盡覽萬卷書呢?香港哈佛圖書獎每年都會資助幾位得獎者到美國哈佛大學修讀暑期課程,今日我們專訪去年兩位計劃的得獎者,了解一下他們人在異地到底有何得著。

哈佛圖書獎於2015年首次舉行,至今已經是第三屆。計劃每年都會訂立一項主題,同學需要就主題撰寫一份文章表達自己對議題的獨有看法和理念。據計劃聯席主席李智滔先生(Calvin)分享到,所有學生的文章都會在不公開姓名與學校的情況下交由評判審核,再從中挑選出同學去面試,最終揀選出多位得獎者。計劃去年有190多間學校參與,今年則增加至219間,共600多位同學參加。



※圖上左起: 陳衍汶 (Ariel) 、劉璟恆 (King)和李智滔先生(Calvin)合照

自由創作學習文化

兩位得獎者陳衍汶 (Ariel) 和劉璟恆 (King) 分別於去年在哈佛暑期課程修讀工作室藝術課程、混合媒體和創意寫作課程和太空探索與天體生物學及礦物和寶石課程。兩位同學都對哈佛的教學風格與當地的學習風氣大加讚許,Arial 師從一位美國藝術家Annette Lemieux 學習,她最難忘哈佛的課堂並無限制學生的想法和創作,相反,導師會鼓勵學生忠於自己的想法:「香港的教學太重評分準則,以致學生的學習都與分數掛鉤,無法做回自己,亦無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創作。」因此Arial以自己一位患有強迫症的朋友以及讀書時想見的招牌裝飾作靈感,制作出一個裝置藝術以及光管展品。

學習自主性,憑興趣去學習

選修太空探索與天體生物學及礦物和寶石課程的King亦有同樣想法,在他的課堂上,學生來自不同的界別和背景,有比他年輕的學生到老婆婆都有,共同點在於每一個人都為真心希望增進自己的知識而來:「我覺得在香港與哈佛學習的最大分別在於自主性,在香港學習許多時候大家都集中在分數之上,會研究那個課程容易取得高分或考試次數少,然後便選擇那個課程,顯得整個眼光比較狹窄。相反在哈佛學習大家都是憑興趣去學習,無需要太思考到分數。」King又對導師的教學手法相當深刻:「我記得當日第一堂的時候,導師跟我們講解太陽系知識,他帶著所有同學遊遍整個校園,去表示按比例縮細下不同行星之間的距離,這種互動教學的方法令我們對課堂的知識更加深刻。」



濃厚讀習風氣

課堂以外,兩位同學都感受到周圍的讀書風氣,Arial 表示:「在香港的大學,一旦離開了校園區,就會被商業區包圍,但在美國則是整個城區都屬於校園區,以致周圍都充滿讀書風氣。」受到氣氛感染,Arial表示自己都深受影響:「以前的我是那種沒心情就不會寫作的人,但到了美國,我有次要寫一篇有關音樂理論的文章,雖然我從未接觸過音樂方面的知識,但我卻在圖書館坐了6小時去研究和寫作。」。

而對King來說,在哈佛的經歷有不少香港值得借鑒的地方:「在哈佛的經歷改變了我對讀書的態度,我們不能只記掛自己的分數,而是要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香港的教育都喜歡將學生訓練成同一個標準,做到『一樣咁好』,但是在哈佛卻是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意見,活出自己的特色。在我的課堂,有比我還年輕的同學又有老婆婆,每個人的喜好、背景都各有不同,我們可以互相交換我們的經歷和知識。」。

計劃聯席主席Calvin表示,計劃主要考核學生的原創性以及熱誠,更重要的是大家有沒有進步的空間。Calvin特別提及今年的得獎者都展現出謙虛的態度,而獲獎者亦非全是來自傳統名校。

放眼將來,Calvin表示哈佛方面相當信任主辦方,在課程名額提供上並未設上限。而主辦方亦努力尋找贊助,希望可以資助更多有理想與魄力的學生到哈佛進修。



相關連結:

※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