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陳思琪同學、許卓雯同學、黃湘鈺同學、溫麗艷老師、曾嘉怡同學、趙浩文同學

記者及文章:聰@HKFYG



種出關愛。張沛松紀念中學水耕種植


《序言》

小種子,由生根發芽,到茁壯成長,再至喜悅收成,往往會是一個讓人動容的故事,只因種子每天面對的成長挑戰,以及背後耕作者的辛勞付出,過程迂迴起伏,儼如一個人生寫照。

這所中學,十多年前發展學界罕有的水耕種植活動,歷盡艱辛,嘗過一夜間農作物盡枯,亦遇過逾半年的停產期。然而,走過幽暗低谷,堅毅猶在,只因師生們胼手胝足,日復日細心照料著這些小種子,同心守護著這個溫室小園地。

持恆多載,這片小園地已成全港最具規模校園水耕種植溫室之一,再看園地四周,也不再是昔日植物枯黃的光景,而是桐生茂豫的一遍「綠」。當收成到了的時候,種的人「粒粒皆辛苦」,吃的會「點滴在心頭」,原因是活動有愛:「堅持」的愛,也是「關懷」的愛,缺一不可。

張沛松紀念中學水耕種植,告訴你如何種出關愛。


《內文》

水耕法溫室的由來

在張沛松紀念中學內,他們的水耕法溫室相當引人注目,由遠處眺望,你已看到一大座半透明的屋子,門前配上一個色彩鮮艷的名稱牌子,走進溫室內,是四條鋪滿蔬菜植物的水糟,周遭還設有一排排的種植水管,有序而不紊亂,再配有種植所需的溫度控制裝置及水簾,你很難相信,這種設備先進齊全、意念嶄新的水耕溫室,會出現在校園當中。

校內園藝小組負責人溫麗艷老師說,校園水耕法的構思,源自老師們的一次郵輪旅遊經歷。「98年的時候,有數名老師在外國旅遊時,發現在遊輪上有一地方正培植著植物,但它們不是靠泥土去生長,反而只用水便可生存,這種技術實在很新奇有趣,巧合那時學校剛新建成,希望有新的創新項目,於是校方著手把有關概念帶來學校。」

為了解水耕種植的流程運作,學校於是聯絡了珠海巿農科所,並派師生們到當地作實地參觀,學習水耕技術。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探究,在校方及優質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水耕法溫室順利於2000年落成,至今已是第十五個年頭。

水耕法原理

水耕法不用翻土,亦不如土耕法般需要耕作者寒耕熱耘,然而,其運作過程要求嚴格,每個步驟必需謹慎處理,園藝小組趙浩文同學說,種子在棉花內發芽後,要仔細觀察其根部的成長情況,並先後移植到水管及水糟讓它們繼續生長,而水質酸鹼度必定要在「5」至「7」範圍內。「期間我們亦要常以EC計去量度營養液充足與否,以種植生菜為例,度數約需1.0左右。量度好度數,便把植物放在水管及水糟,由於水流是循環,它們會自己慢慢成長。」

事實上,比起傳統的土耕法,水耕法擁有不少獨有的優勢,最明顯的,是農作物的生長速度較快,變相令產量增加,以種植生菜為例,水耕法的收成期只需約30天,相反土耕法卻一般需45天。另外,從環保角度去看,水耕法不採用農藥,沒有化學污染,比較環保衛生,亦符合可持續發展。園藝小組陳思琪同學說:「 現在耕地越來越少,但水耕法不需使用泥地,並且可在室內進行,亦較節省空間,有利可持續發展,可保障現在及將來的人也可持續享有物資。」


關關難過關關過

經多年努力鑽研,張沛松紀念中學水耕法種植已發展得甚為成熟,未來將研究增加種植的品種,如士多啤梨,網紋瓜及燈籠椒等;而由於有關項目在學界享負盛名,亦吸引不少學校團體前來「取經」,如澳門濠江中學便曾到該校參觀有關種植運作,並彼此交流保育知識。然而,風光背後,得來著實不易,原來,水耕法溫室在學校發展初期,曾處處碰壁,甚至遇過閉門「停產」之苦。

園藝小組許卓雯同學說,由於當時(2000年)是全港第一間校園水耕溫室,水耕種植在坊間亦未流行,要找合適的營養液十分困難。囿於欠缺運作經驗,任何事他們均需自行嘗試,結果慘嘗植物「全軍盡墨」枯萎。

「早上生菜還生長得很好,但到晚上很多都枯萎,我們試過從不同途徑去找出問題,例如試過在物理層面上看,用紫外燈照射生菜,亦有想過是細菌影響,但都找不到問題,糾結了很久,長時間沒有收成。後來發現是營養液量度上出了問題(PH及EC計),同時獲得水導場(Amazing Greens Hydroponics)的有心幫助,終可解決問題。」

溫老師補充,在尋找植物枯萎原因時期,曾關閉了溫室半年,亦有其他人建議把地方轉為傳統的土耕用途,甚至飼養蜥蝪等小動物,幸好得到校長及一眾工友的衷心鼓勵支持,師生們亦信心可以熬過難關,最終讓水耕法溫室得以繼續保存發展。

植物成長。人也成長

項目發展至今十五年,最難熬的難關總算渡過,而「水耕種植」亦慢慢開始於香港普及,越來越人明白有關耕種法的優點及對地球保育的幫助。溫老師說,每次收成期,她都非常感恩,豐富的收成是原因之一,另外讓她看到同學透過耕作不斷地正面成長,亦令她感到恩慰。「水耕種植把我和同學連繫在一起,耕作過程好壞,取決於能否堅持與親力親為,同學們因為項目而變得成熟及更有責任心,這亦是我們做老師在教授書本知識以外樂於看到的,與他們一同耕作,好像同時在見證著他們的成長,感覺得奇妙。」

水耕種植,以愛耕作,看種子的成長,也看著人的成長。

同學們,共勉之。






※ 張沛松紀念中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