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香港青年協會 讚好校園





 







文章:聰@HKFYG│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教育。陳鈞傑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

《序言》

從少便與化學結下不解緣的陳鈞傑博士(Jason),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加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成為大學講師。兩年多前,他開始擔任TVB電視節目《學是學非》嘉賓主持,擅長以有趣生動手法為巿民講解及推廣各類化學生活小學問。「以冰取暖」、「綠色火焰」、「幻彩龍捲火」.......,一幕幕令觀眾無不目瞪口呆的科學實驗演出,讓Jason博士成為該節目近年最「火紅」的嘉賓主持之一。

現在,外界都稱呼他為「火博士」,手中一團火,能燃起知識領域的無限可能,但實實在在燃起的,並不僅止於巿民求知慾,還包括自己對教育工作的新領悟。誰會料到,從前還是一個不擅辭令的害羞內向小伙子,現在站在攝錄機鏡頭面前,可以自若泰然,游刃有餘地完成每個科學演繹示範?

「在大學工作,其中亦要肩負推廣公眾教育,我是大學的一分子,自然有責任為社會科普教育出一點綿力。我覺得電視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所以他們邀請我參與,我絕對義不容辭。」

原來,教學是,演出是,甚至做人也是,最重要是「有火」。

《內文》

扭開電視屏幕,在鏡頭前,每個成功的科學示範,視覺官感上絕對無懈可擊,但在鏡頭後,你必需明白到每個實驗都是經過嚴謹測試及精密計算。Jason博士表示自「火博士」稱號出現後,現在只要有與火有關的實驗,電視台都會找他作示範,雖然內容偏向生活和趣味化,但「趣味」卻並不代表可以敷衍了事,在事前準備工夫上,反而更要百分百仔細,確保火焰實驗能在自己控制範圍內安全地進行。

火,不是隨便可玩

「我個人來看,火的實驗是有其可觀性,但我不希望帶出一個訊息是人人也可以隨便玩火,因為火根本就不能『玩』,這是我最強調的一點﹗你必需知道火的運作原則,同時要做足安全措施。」

深明每個實驗的風險,源自於Jason博士對科學的熱愛,早在初中求學時期,他會在下課後到圖書館找相關化學書籍去增值自己,有時更偷看老師們做其他實驗,然後自己到藥材店及原料店買材料回家「照辦煮碗」再做一遍。「看著試管化學液體混合成不同顏色,不知為何會對它們很著迷,會花時間去探究當中的原理,我甚至把自己的家也變成了一個實驗室﹗當然,我試過因為對實驗誤判而意外受傷,但反過來說,這令我更明白到實驗安全的重要。一個成功的實驗, 『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

知識傳達手法上的不同

《學是學非》自2013年播映至今,讓不少擔任嘉賓主持的教授及博士人氣急升,原因是除了節目內容實用與趣味性兼備外,每人有著強烈的演出個人風格亦是賣點之一。Jason博士補充,大學教書與節目演出,雖然都是把化學知識帶給大眾,但取題以至表達手法都是兩碼子的事,在校園授課多偏重理論性,每項化學知識都會由基礎開始清楚教起;而在電視節目平台,化學知識必需以大眾化為主,要精簡易明,讓巿民容易吸收明白。

「雖然化學專有名詞在節目中你亦可以說,但如果你要觀眾花時間去消化,其實並不符合效率,你如果你不說呢,可能你又要引述大量原理去解釋。我記得有一次我說『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來解釋分子間的吸引力,這名詞本身是頗深奧的,若在學校我會用至少半小時去仔細解釋當中的理論,但在節目中,時間上根本不允許你這樣做,你唯有自己動動腦筋去把深奧理論簡化給觀眾知道。」

學者也只是普通人,不必站在高地

站在在電視台角度,時間和表演者的聲色藝就是「金錢」,故此Jason博士在節目中介紹的化學知識,內容上偏上生活趣味化,並強調視覺效果,簡單說就是事前會花時間去確認其內容的準確度,然後盡可能在「On Show」時間內將所有重點分享出來,有時候為了使家庭觀眾看得投入,他會跟「是非精」一眾主持齊齊Cosplay扮演不同角色,用有趣戲劇方式將知識傳達給公眾。

「始終我認為一個人的學問修養高低,並不是取決於其外表衣著,同時學者也只是普通人一個,不必事事也高高在上。我記得我第一年到科大工作,有同學會說我太害羞聲線太細,其實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但有了節目演出經驗後,我的溝通能力是增強了,教書形式亦有了些微的改變,例如去年萬聖節前夕,我以Halloween作主題,穿起節日服飾為同學們展示了一些相關實驗,從前的我未必會這樣做,現在會明白到這類有趣教學也有其本身價值。」

啟迪來自英國快樂求學經歷

Jason博士一直深信要有效演繹知識,必需懂得站在公眾及學生角度去看知識傳達這回事,目的是令接收者不感到沉悶,才會提升到他們學習的意慾。中三學年,Jason博士遠赴英國繼續升學,感受到彼邦自由的學習環境,同時當地老師們亦很用心培育同學在科學方面的興趣,結果他在英國高考化學科勇奪全國第一名,期後代表英國參與奧林匹克比賽,最後更修業於著名學府英國劍橋大學。

「我決定投身教育界,某程度上是受到英國一班好老師的啟發。現在無論在校園還是在《學是學非》,我傳達知識的手法都是一樣,就是『包容』,意思是學者不用永遠站在學術高地而指責對方的不足,相反應該毫不吝嗇彼此快樂分享。同學或網民看完我在節目的演出後,都會給我有趣評價,有些甚至會開玩笑『Cap圖』﹗但這又有什麼所謂呢?大家也是年輕人,實在無傷大雅。」

化學在「生活」

去年,Jason博士榮獲科大校方頒授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另一邊廂由於節目播放後坊間反應理想,他亦成為了《學是學非》其中一個曝光率較高的嘉賓主持,而在連帶關係下,深受坊間校園歡迎的他常獲邀出席講座,分享化學心得。說來湊巧,Jason博士校內教授的科目是「Chemistry in Everyday Life」,鼓勵學生以生活為題材去做實驗,其實,他本身的個人教育路,正正就是一個「化學實驗」,不斷在生活上衍生出各種讓人期待的「教育化學作用」。

「參演節目也好,坊間分享亦好,我認為有機會嘗試新事物是一件難得的事,更最重是這些都是極有效的途徑,將我喜愛及累積下來的化學知識分享給普羅大眾。」






相關資料:

※ 「火博士」Facebook專頁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