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不一樣的天空。一樣的堅持
明德學院 游紹永博士

《序言》

這條人生跑道,他走得並不愜意,只因過程迂迴起落得讓人氣餒。

自幼經歷痛失雙親,早過著沒有父母庇蔭的艱難日子;後來化雨春風作育英才,尚未到垂暮之年,又因嚴重腦中風導致左邊身體癱瘓,需要長時間康復治療。換了是旁人,或許會怨天自艾自我放棄,但他憶起了昔日各個教育恩師良朋,最終選擇了抖擻精神拍拍肩,一步一踱竭力再走下去。

「人生的工作生命如同田徑中的百一米跨欄賽,在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然後再繼續跑。那怕你未能再跑,但仍然可以當個田徑教練,培訓第二個出色的跑者。」

人生的「勝負」,並不在於你到達跑道終點時用了多少時間,而是在跑道上,你以什麼的心態去勇敢完成它。每個人站在終點,應再回頭望望跑道是什麼顏色,從來,競爭者也只有你自己一個。

他是明德學院游紹永博士。



※上圖:正式於HKU SPACE榮休後,游博士現把心血放在發展明德學院之上

《內文》

雖說哀事不堪回首,但游博士的童年遭遇,對他的弱小心靈著實帶來沉重的打擊。在游博士還是小六生的時候,在短短兩個月內,因車禍及癌症病患,令他先後失去了雙親,在其母親臨終時托孤寄命,於是與弟妹寄住於姑姐家中,從此過著孤兒的生活。

孤兒的生活。學業上的錯折

「我們遷往姑姐的家居住。當時姑姐剛剛誕下四表弟,他們本來一家六口,加上我們三兄弟妹,九個人住在一個不足300平方呎的單位內。姑丈是一位洋服裁縫工人,入息不多,但要養活一家九口,包括七個由零歲至十三歲的孩子,他所承受的經濟及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家庭巨變,讓游博士在生活上,需要重新作出適應,而在學業,亦迎來「榜末」、「不合格」及「重考」等大大小小的挫折。幸而在失意之時,得到良師之助,最終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最大轉捩點是中一、二年級這兩年。中一我在慈幼學校寄宿,到中二接受領洗,代父為寄宿部老師陶先生,他知道我英文成績不佳,於是送我一本英文字典,並鼓勵我要多用多看。另外中五教我中文與歷史科的梁華年老師,以及數學科的蕭培德老師,他們當時已經達65歲,還是用心孜孜不倦去教育我們,他們的故事讓我有很大的啟發和鼓舞。」

游博士感慨說,一路上遇到不少良師,在他們真摯的扶持下,開始明白「勤奮」是什麼一回事。有時在宿舍晚上關燈後,為了爭取時間溫習,他甚至會到小食部旁還有亮燈的洗手間,就像古人「挑燈夜讀」般,躲在裡面努力溫習。



重新反思前路

1975年游博士進入了香港理工學院 (即現今香港理工大學的前身) 修讀了三年全日制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在工商企業從事財務及管理會計工作差不多6年,但由於其性格及宗教信仰關係,游博士總覺與商業環境及政治格格不入,於是開始從新考慮自己的職業導向。

「1980年5月開始,我在美國迪吉多電腦公司(香港分公司)當管理會計師,當年我們財務經理常說我為人處事太軟弱,鼓勵我對美國的同事要強硬及堅持一點,要與他們『玩政治』。我在這個經理下工作了三年多,始終做不到他所說的『強硬』,較易給同業欺負,那時自己感到難堪辛苦,覺得不適合在會計和商界工作。」

投身教育工作

游博士表示,從事會計工作員期間,自己已在夜校任教英文及會計,亦曾考慮過尋找教學全職,剛好那時職業訓練局剛成立(1983年),正招聘一批全職講師,在面試成功後他獲委派到摩利臣山工業學院分校任教,正式在教育界開始工作,持恆至今達33年。

從專業會計師到會計老師,游博士先後到過本港不同學府從事教育工作,05年更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擔任教職員。「回想自己1975年8月高考成績未能獲得香港大學取錄,我整整等待了30年,終於有機會進入香港大學, 所以我非常珍惜這個天賜良機,並下定決心竭盡所能服務香港大學的學生。」

突然而來的重病

然而,心願達成卻命途多舛,游博士在HKU SPACE工作還未及一年,於2006年7月腦部突然出血嚴重中風,手術後昏迷了三天,雖然僥倖生還,但左邊身體卻因病患而永久殘障。「從醫生口中知道這個壞消息後,我感到晴天霹靂,以前每週可以工作100小時、天天行山及一天之內走過中國五個城市公幹的我,現在只可以躺在醫院病床上望著病房天花板及窗外天空,實在讓人無奈。」

經歷重病生死。感受人間有情

得與失,向來不易定奪,教育是用情的工作,在患難中可見真情。對教育服務孜孜不倦的游博士來說,經歷重病生死,在康復期間仍舊對前路感到達觀,除了自身樂天知命性格外,家人和同事上司的關愛照顧亦令他銘記感激。



「除了得到家人照料,我的兩位上司,陸人龍博士及李正儀博士,他們不單只關懷我的病情,還特別審批我的病假以及病假期間的薪酬待遇,兩者均超越勞工法例的規定,實在解決了我半年來龐大的醫療費用。另外康復初期校方只需在我家附近的辦公室做一些後勤支援性文書處理,工時亦減少一半,使我在沒壓力下嘗試慢慢找回工作步伐,實在非常感激他們的體恤安排。」

病後的啟示

游博士笑言自己是一個百分百的「工作狂」,在1980年成婚前,曾一個人同時間做七份工作而沒有休息時間;同時由於工作需要,更經常要往返北京、香港兩地工作,但患病後,生活節奏改變了,懂得什麼是「工作」與「休息」,會有時間陪伴太太及兒孫,亦懂得分配時間去完成可能是他工作上的最後一個「使命」。

履行明德學院的「使命」

2011年10月游博士恢復全職工作,並被香港大學新成立的明德學院委任為會計學教授,負責構建四年全日制會計學學士課程,盡力為學院成長的過程中走畢接力賽的第一棒。「我是受到HKU SPACE前院長李焯芬教授的啟發,四年前與他茶聚,他把明德學院會計學士課程發展的重任使命交給我。當時我沒有作任何方面的考慮,亦沒過問課程內容上的編排,我只說了一句:『院長,只要你吩咐我去做的,我必會盡自己能力去協助明德。』你知道嗎?這是知遇知恩,我要報答他與學校對自己的信任。我中了風後,需長時期去復元,學校仍繼續聘用我回校邊康復邊工作,這實在很難得。」

提升校園的口碑

就是這種知遇之恩之情,自今年1月1日在HKU SPACE退休後,游博士竭力投放心血於發展明德學院之上,希望在自資大專院校前景日趨嚴峻的環境下,能為學校闖出一片新天地。「DSE文憑試自2012年開始,報名人數一直下降,估計到了2017年,只有約一萬個學生會報讀自資院校,但競爭的學校卻有17所。我們致力加強本校的畢業生質素,以會計系為例,課程除了有六個世界會計師公會的認可外,我們還會提供為期約四個月的實習機會給同學,藉以增加課程的吸引力及競爭力。」

別把教師作為「賺錢」工作

人生順境逆境,視乎你是如何去定義,游博士一生看似荊棘滿途,但同時間亦因為難關的出現,讓他明白到教育的可貴和意義,他深信教育可以改變自己,也能改變別人甚至是社會。從事教育工作33年,游博士欣喜多年來教授過很多學生,有不少也與他一樣投身教師行業,有些更是HKU SPACE的同工。

「我以明德學院作例子,我經常與同事,不管教學同事,又或是行政管理的同事說,不要把這裡的工作,當成是一份『賺錢』的工作,你要把它當成是一個使命。這裡有七十個職員,彼此要有共同使命,長遠說就是把校園打造成一所大學,你沒有使命感,這個堅持很難延續下去。」



※上圖:游博士工餘時間愛寫作,親撰書籍分享人生經驗

後記:好老師的定義

認識游博士,緣份起於閱讀過他的著作《分享的人生-- 一位大學教授的香港奮鬥故事》,書本內容言簡意賅,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內裡有著很強的感染力,簡單說就是有著溫暖人心的功效,讓你會有勇氣面對生活上的每項挑戰。

我問游博士:「為教育鞠躬盡瘁,任何事都以學生福祉為依歸的你,何時會全身退下來?」

游博士:「坦白說,我的仕途已到了退休的階段,哈!哈!其實已沒有得『再搏』了。從前我還年盛,可以追求教育職位上的晉升,今天自己健康及年紀上,其實不宜再追求得太多。」

「做老師,不是教『書』,而是教『人』。我會把騰空的時間,將自己的知識及經驗,從不同途徑多元化地帶給青年人,例如撰書寫作及BLOG等,又或是演講分享會,讓他們有所得著。」

看著游博士定期電郵給我的祝福及教育啟發文章,我完全明白他指的教育多元性是什麼。

我想說,能做你學生的人,真心幸福。




有關連結:

※ 明德學院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