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拍攝:陳茂林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鳴謝:香港城巿大學「長者學苑」


這一生也在進取
香港城市大學「長者學苑」。李文浩

《序言》

若給你機會回頭倒望人生,你會如何去釋義?

渴望重新再來?還是愧疚自己的一時怠慢?

早已過了古稀之年的李文浩(Philip),選擇了一個不一樣的做法。本可退下來安享逸閒的他,現在還是如昔日壯年般,不斷在知識探求路上勇往直前。不回頭,你可說是自幼受四周氛圍的耳濡目染,但更重要的是樂於時刻自省,永遠深信自己尚有進步的空間,既然尚有餘路可走,為何不走?

「我在追求學問,也是在追求生活上的尊嚴。其實我經常認為自己不夠本領內涵,就是這個原因,於是我拼命去學。我深信世上每件事都可以是學問,就算是一件平常逸事,只要你有心,也可以化成知識。」

踏著前路走,青春到白頭,誰說不可能?

《內文》

年輕的長者

與Philip首次見面,給我的印象,他就是活脫脫的一個健談「新潮」長者:蓄起一頭長髮、穿上細心配搭過的衣飾、同時佩戴了茶色的墨鏡,閒談間夾雜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你實在很難相信,眼前這個充滿英式「優皮士」感覺的人,原來已年邁近七十五歲。

歲月,在他身心上,似乎並沒有帶來任何的消耗。「其實到現時為止,我沒有正式地退過休,由1962在漁農署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起,直至1997年離開渣甸附屬機構最後一份工作後,我還是會應國內單位的邀請,到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及內蒙古等地,以義工身份形式,協助他們改善當地的保育環境。」



※ 上圖左:50年代香港中環尖沙咀渡輪碼頭
※ 上圖右:農展會休息與寵物玩耍

爺爺的薰陶與培育

退而不休,積極的人生觀,Philip告訴我,這都是自幼時受家族的薰陶而來的,特別是他尊敬的爺爺李竹勻先生,更是對他影響至深的一個啟蒙對象。李竹勻先生經營農務生意,業務由天津、北京一直發展至香港,再伸延到泰國,亦因從事生意的關係廣交到不同領域的朋友,包括書法和藝術家,在潛移默化之下,李先生自幼已對孫兒們栽培有道,例如在Philip七歲時,已教導他學習書法及繪畫技巧。



※ 上圖:農展會擔任講解員

「我們家族成員,大部份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文』字,爺爺特別看重我們知識上的成長,亦經常帶孫兒外出見識增闊眼界。在我七歲的時候,我弟弟只有三歲,但爺爺會一視同仁,帶我們到告羅士打酒店(現址為LANDMARK)及陸羽茶樓開眼界和吃下午茶,學習飲食文化及餐桌禮儀。」



※ 上圖:中國學生週報攝影比賽頒獎禮,Philip獲得了冠軍

由低做起。迎難以上

在Philip眼中,爺爺李竹勻先生就是一個甚有學識的文人,除了把他的孩童日子點綴得多姿多采外,內心的求進價值觀亦從兒時起開始萌芽,並且越長越壯。1962年,在皇仁書院修畢大學預科後,Philip於漁農署任職,崗位由低做起,一邊工作一邊接受訓練,經過三年多的訓練,得到上司們的賞識,被派往英、德兩地學習商業園藝、休閒園藝及曲圃生產等專業技術。



※ 上圖:香港攝影學會頒獎禮

我的知識珍藏:百科全書

「自己沒有SCIENCE科的學歷,加上身邊同期入職的同事,大多是內地及台灣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一開始能擔任部門中層的工作,我唯有將勤補拙,花了大筆金錢購買了24本整套大英百科全書,每晚下班回到員工宿舍後便努力閱讀;另外亦會每天看報章,無論是不是自己的興趣範疇,也盡量去吸收,並按類型剪存分類,詳細記下它們的資料來源,以免自己忘記,亦方便搜尋。」



※ 上圖:在德國交換學生之全體同學合照 (前排中紅衣男子為Philip)

感謝城大「長者學苑」

深信學問永無止境,儘管日月荏苒,Philip仍孜孜不倦在知識路上奮進,這亦是他在城大「長者學苑」進修的原因,由2014年至今,已經是Philip第三個的修讀課程(見下表),他笑說除了一次因家事要告假外,其餘課堂均風雨不改,從未遲到早退過,有些朋友知道他這個學習經歷,都會好奇佩服,甚至會申請一同報讀。

「我深信一件事,知識就是『不進則退』及『日新月異』。每件事你都要有自我追求的心態,要去更新。我昔日學習到的,有些已經隨歲月而變得過時,例如地理知識,從前會講及石塊或天氣演變,但探討得不會太深入。現在呢?會有較詳細的筆記及影片分析,你亦可以到校園互聯網下載新的相關資料,你將會得到一個較全面的認知。」




※ 上圖:Philip與「長者學苑」同學們課餘後研究功課

和諧的校園生活

相隔逾50年重返學府,那些年的知識或已過時,加上科技進步,學習模式與昔日早變得大大不同,Philip衷心感謝學苑設有由一至四年級大學生擔任的「科技大使」,協助長者同學運用各類電子學習設備,讓本身是「科技盲」的他可以更有效去學習。另外,由於長者會與青年人一同上課,通過學術交流及討論,Philip表示更瞭解年輕一輩的處事心態,明白人如知識追求,不會因年紀而產生太大分別,彼此也可以互相學習包容。

學懂互相欣賞

「我們每一班課堂40至50人,當中長者約三至五人,其他全部也是年青人,我與他們相處,感覺年青人是很聰穎能幹,我們會一起上課或組隊做PROJECT,自己曾經試過與兩位二年級同學合作就主題作簡報計劃,透過相處,大家都會欣賞對方。我佩服年青一輩的新思維,反過來說,他們亦不會覺得我們長者礙事能力低,彼此會學懂欣賞對方,取長補短。」



※ 上圖:透過「科技大使」的幫助,Philip學懂利用平板電腦複習課堂上的筆記

後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香港人口老化議題一直備受關注,港人平均壽命提高,使長者人數增加,若以人均生產值跟社會支援需求去計算,若干愛招事端之士或會譏諷長者對社會的貢獻。

我問Philip對有關言論有何看法,他豁達淡然地道:「有些長者仍然非常積極去經營著自己的人生,正正因為香港長者的平均壽命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實在需要提供有效配套讓長者們積極地不斷增值自己。」

「我相信長者對社會仍有著不少的貢獻,他們也可以回饋社會,社會的進步亦不必完全依賴在年青一輩身上。」

我完全同意。

除非大家已沒有了思考能力或修養,否則你不能期望每個人也有很高的價值。以「學問」為單位去說,從前有些人為了養活家庭,不得不放棄自己追求學問的機會而去拼命工作謀生,這些人你必需作出尊敬,絕不能怪責他們沒價值。

畢竟,我們繁榮的香港,便從不是自然應運得來,而是由昔曰一群長輩,用他們的血汗,日復日、年復年,默默付出而換來的。




有關連結:

※ 香港城市大學「長者學苑」 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