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 │部份相份來源:「湯博士的物理空間」Facebook


物理做多一點。 湯兆昇博士

《序言》

把學術領域「擬人化」,在芸芸科目當中,物理學驟眼看來,總給旁人一股低調沉實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幹著「朝九晚五」工作的典型上班族般,每天生活雖簡樸安穩,但就是欠缺了一些人生衝擊。在沒被聚光燈聚焦下,這門知識孰優孰劣,自然也沒人提起勁去特意稽考探究。

「普遍學生入大學後都會選修應用性強的學系,如醫科或電腦科,回想自己那一屆中學,只有我一個選修了Pure Science學系。但你必需相信,物理知識的預測能力是很強的,透過物理,你能推測很多事情及自然現象的發生,這是神奇的經歷。」

他是其中一位「上班族」,每天慣常會穿起教育職袍樂育人材,但同一時間,他會化身電視節目嘉賓主持以幽默手法灌輸知識;也會走進中小學為同學們分享有趣的物理實驗;到餘閒時,甚至會遊歷虛擬網絡世界以真實名字跟網民談天交流。

這些行徑,與其擅長的物理學剛好相反,若配合其教學身份更是難以預測,但從他眼底下,這一切一切卻是理所當然的,目的都是同聲相求,把志趣一致者集結起來,讓社會更多人可以體會到物理學價值且具趣味的一面。

「有網民看過我的節目演出後或者會取笑我,但自己不會介意,觀眾明白到這種表演方式不是在搗蛋,而是希望以輕鬆簡易手法引起大眾對物理學的注意,或者看遠一些,去注意一下現今香港教育,讓大家想想在教育的傳達上,是否可以多元化一點。」

不用再推測,是時候把聚光燈位置重設了,他是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湯博士)。

《內文》

若你是「香港高登討論區」(高登)的忠實網民,你必需對湯博士的勇氣心存敬意。早於去年10月份,湯博士在該討論區以真實名字申請了帳戶,此舉雖並非前無古人,但以非藝人歌手身份得到近千名「巴絲打」的熱烈好評,或許會是後無來者。需知道,「高登」便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面刃」,它可以令你名成利就,同時亦能頃刻間把你打進萬劫不復的「負評」地獄,使自己仕途受損。

我是高登「巴打」

湯博士感激說,討論區開帖後反應之熱烈實在超出個人想像,而申請實名帳戶的目的,就是希望香港學術發展多元化一些,可以有一個新地方,集結對物理學有興趣的朋友,在這個聚腳點內交流詳談。「在香港,以服務、地產或金融業掛帥,有些人本身可能很具藝術或科學天分,卻要躲躲藏藏去做,又或是待工餘時間才可以做。所謂『高登仔』,有部份是大專生或在職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都面對著各種問題,讓大家活得很掙扎,他們都希望有空間能夠談一談自己有興趣的範疇,於是在拍畢《學是學非》後,我便嘗試在討論區上建立類似的群組。」



※上圖:湯博士以真名於「高登」發帖,得到近千人「讚好」,人氣甚盛

鏡頭下的進步

高登的「巴絲打」從不賣帳,熱捧一個人會很直接,同時憎恨一個人也可以很徹底,某程度上,認識湯博士的巿民,是因為他擔任過人氣電視節目《學是學非》多輯的嘉賓主持,至於喜愛他的原因,簡單說就是「進步」兩字,由最初一個對著鏡頭會羞怯生硬、網民眼中的「毒男」,蛻變到現在演出游刃有餘的「物理男神」,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上得到驚喜改變,無可否認這是一個努力的認証。

「坦白說,這個拍攝工作是很值得去做,在以前香港,無論在傳媒或教科書上,都較少能把物理本身予人沉悶乏味的形象洗去,而能夠將有關知識以有趣方法表達就更少。這個節目算是一個先驅,我能夠成為當中一個參與者,亦感到十分喜悅及榮幸。」



※ 上圖:湯博士於電視節目《學是學非》擔任過多輯嘉賓主持,
以有趣實驗手法,向大眾傳遞物理學知識

授學需多元化

湯博士笑言,時代不同,現在學者在電視機廂「拋頭露面」不代表會損害到自己專業學術形象,反而可以藉著傳媒強勁的滲透力把有關知識有效地傳遞開去,同時節目的出現令更多巿民認識自己,如近年便有中小學邀請他到校擔任講座嘉賓。他強調不論做教師或節目主持,首要考慮,就是能否抓住受眾的留意。

教學 = 另一種「演出」

「在大學,我也要把自己教學的一部份換成是一種『演出』,跟電視節目相比,這是另一形式的『演出』。除了教授正統的物理科,亦會為別學系同學作教授,例如教授通識及天文學。教學箇中的關鍵是,如何在不同背景的同學下,讓他們對我所授的科目產生興趣,有些同學,本身可能是完全沒有物理學基礎,但我要教授他們物理知識,便需要採用有趣的手法才會更高效,所以一直以來,自己都會構思一些新奇的教學演繹方法。」



※上圖:湯博士經常獲邀到中小學,向學生展示有趣簡易的物理實驗

不同的準備功夫

雖說萬變不離其宗,但媒介性質上的不同,要有效傳遞知識,準備工序便絕不能看輕,湯博士說,在課堂上講授的,主要是教科書的內容,難度上由於自己已經一早習慣,故並不算太難處理;至於在網站上的群組,有些捧場客會是物理系的大專生或現職物理學範疇工作的朋友,他們都希望互相作交流,所以自己偶爾也會談談較深奧的物理知識,例如黑暗物質、粒子物理等;而在拍攝電視節目上,有些知識可能涉及日常生活或其他科目,面對這些問題,若草率地只以物理原理去解釋,有時是會錯誤的,所以每次演出,事前必需作大量資料搜集及實驗工作。

尋根究底。有根有據的「趣味」

「始終我們要顧及大學的專業學術形象,表達手法上你可以輕鬆有趣,但必需有根有據,避免錯誤謬論誤導受眾。例如放在熱水裡的香橙是較容易剝皮,大眾會以為跟冷縮熱脹原理有關,但單憑直覺是會有可能出錯的,於是為謹慎起,我請教了生物系的教授朋友,結果知道在不同溫度下,橙皮纖維柔軟程度是會受不同溫度影響,這才是橙皮能否輕易剝掉的關鍵,而並非由冷縮熱脹所致。」



※上圖:湯博士完成博士課程後,於中大擔任講師,向同學承傳物理知識

把物理學變得「入屋」

除了於大學課堂授學,湯博士身體力行地遊走在電視節目、虛擬網絡及中小學講座之間,工作量雖以幾何級數遞增,但看到物理傳達在新媒體下開始不斷得到受眾的關注,甚至有其他相關機構都慢慢發展這個領域,讓物理學變得更「入屋」,他欣喜知道這條發展路無礙是走對了。

「科學園會定期作講座展覽或入校活動,利用一些具趣味性的科學玩具簡易帶出某個科學知識。我一直相信物理學就算如何深奧,但常人智力總能瞭解到一點點,很多學生是有能力去踏足這門學問的,問題是一開始你要先引發他們興趣。當大家致力在社會科普教育上,潛移默化下,社會便會越來越多人樂於推廣科普教育,最近我參與了教育局一個學術討論會,大家都有類似的看法,就是現在要有效推廣科學,是需要綜合多方面的能力,也需要不同專才互相配合才能成事。」

後記:永不止息

坊間傳言,物理學出身的畢業生出路狹隘,而畢竟世上亦只有一個湯博士,有求學生會擔心將會前途堪虞,難以出人頭地。我問湯博士該如何自決?他淡然地道……

「物理學可以訓練到同學對數字的敏感及有效建立分析方法,將來你不做物理學家,有不少行業都會適合你,例如金融、天文台、教育界、衍生工具業及MODELING等。我們有學生會為外國藥廠作MODELING分析,策劃如何去分配既有資源及投資,讓公司可以長遠健康發展。」

「一個人能否得到好的仕途,有時候並非完全取決於你之前修讀過什麼學系,而是能否把學系當中的價值發揮出來。空有學歷,但卻沒決心去計劃自己,修讀什麼學系也只是徒然。」

對,人生路上,便不會有必然的死胡同,湯博士或許世上獨一無二,但成功的人卻可以不止一人。在不熟悉的領域上,湯博士得到了認同,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配合了不止息的堅持。

滴水可成涓,科普教育如是,做人亦如是。

 


有關連結:

※ 湯博士的物理空間 Facebook 專頁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