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教學路人生路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蔡啟光與何建衡老師



過去「讚好校園」的訪問都是先有受訪者,再去思索主題,但這次專題訪問卻反其道而行,想寫一個跨越年代的對話,請來一所學校的老前輩與新鮮人,談談對教育、對學習的看法,思考在時代的改變下,老師與學生關係的發展。



※ 圖上:蔡啟光老師(左)與何建衡老師(右)

來自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蔡啟光老師,一向給予同學們親切、幽默的感覺,實在難以想像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最初是在私校擔任一位嚴肅的訓導老師。蔡老師自言自己相當「幸運」,60年代趕上了當時政府開始關注兒童教育的問題,得到機會接受教育,成績不算傑出的他亦有幸在年年僅僅過關的情況下升學,大學畢業下又遇到了政府大力推行普及教育,有見許多新學校相繼落成,於是決定入行成為一位老師。作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創校老師,蔡老師起初教授中文科,其後接手學校的宗教工作,成為學校的佛學科老師。數年前退休的蔡老師至今仍不時回校協助學校的教學工作。

五年的教學時光對同樣來自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何建衡老師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跟許多現時的年輕老師一樣,何老師身兼通識及佛學科的老師,同時又是學校辯論隊的負責老師,工作可說相當忙碌,然而這位能者多勞的老師仍不忘透過自己的經驗去鼓勵學生:「我讀書時期並不優勢,中二前的我成績相當差,直至開始接觸辯論,當時的負責老師提醒我,除了口才外,我亦需要好好學習去增長自己的學識才有用,自此才開始努力讀書。」何老師經常與學生分享這段經歷,希望鼓勵同學們不要被自己的自身條件所局限,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機會成功。

兩位老師相差三十多年,年資亦有長短,但仍否記得自己仍是新手的那段歲月?蔡老師表示自己初任老師的時候,當時的環境跟現在有很大的差別:「當時學校剛剛成立,全校只有十多班,而任職的老師亦只有十多位。幸運地,當時面對的學生不算多,所以要應對的問題亦相對地少。」時至今日,學校的規模和人手不斷增加,班次及老師的數量亦有所提升,何老師認為此舉有利亦有弊:「人手增加當然令到每位老師工作時能得到更多的支援,但另一方面則代表會有更多不同的意見出現,往往需要用不少時間去磨合與包容。」

談到自己初初任職的時候,何老師表示最困難的是心態上的調整:「剛成為老師的時候,我自己會有一些既定的立場,認為某些知識和技巧是同學們『應該要知道的』或者『早就了解的』,但後來我發現原來並不是每位同學都一定已掌握到這些的知識,事實上人人天生都不同,學習的能力亦有差異,我作為老師亦需要調節,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

蔡老師亦補充道老師對學生的體諒非常重要,他曾任職私校,接觸過許多成績不太優異,能力不太出眾的學生,讓他更容易去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出身所面對的困難。何老師認同作為老師要不斷鼓勵學生,提醒他們要對自己的能力擁有自信:「有許多學生會因為自己的背景或者過去的經驗就認為自己缺乏能力,作為老師就要多提醒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不應過份低估自己。」

老師與學生的相處是為師者永遠的課題,新舊兩輩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信佛的蔡老師給出了一個相當符合佛教精神的答案:「慈悲與智慧。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要照顧和愛護學生,最好能夠做到恩惠並施。但同時間,老師作為一個教學者,亦需要擁有技巧,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至於作為新一代的何老師,則傾向將老師與學生的相處視為平等的關係:「我覺得師生關係應該是雙向的,除了學生要向老師學習外,作為老師亦需要努力打入年青人的世界,嘗試了解他們的文化。如果你能夠跟學生用他們的『潮語』溝通,他們會覺得你這個老師很有趣,亦更願意與你接觸。相對地,對師生關係最有傷害的,往往是自以為高高在上的想法,我認為老師不能有一種『自己乜都叻』的想法,強迫學生一定要跟從你的做法,反過來,作為社會的新一代,我們有許多事情都要由學生身上去學習。」

蔡老師亦感受到這種師生關係的轉變:「在過去的年代,權威老師的身份曾經很受歡迎,但到了近代,大眾更期望老師能夠擔當激勵者的角色,去啟發學生去學習。」老師的工作,從直接傳授知識,開始轉向推動學生自發地學習「老師未必要傳授所有知識,反而是為學生提供信心和向上心,讓學生有動力去了解、發掘所讀學科的內容。」何老師亦有相同的看法:「今日的老師的任務是訓練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教曉他們如何可以自我學習,不再是老師講一句,學生記一句如些簡單。」

現今社會經常指學生們一代不如一代,又指風氣的開放導致了更多的紀律問題,但蔡老師卻認為這個評論並不正確:「其實過去的學生與現今的學生相差不遠,也許紀律問題的形式不同,但整體而言學生們還是相當乖的。」

何老師指出時代的轉變,改變了學校應對學生紀律問題的方法:「過去學校應對紀律問題都著重學生身上,但現在則明白學生出現紀律問題不一定是學生的責任,可能是學生的家庭出現了問題,因此應對紀律問題時除了集中在學生身上,亦會考慮學生家庭環境等因素。」

無可否認地,現今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日漸艱辛,從日常教學、課外活動、學生紀律、以至各種行政工作都由老師們一手包辦,到底是什麼一直以來支持著兩位?兩位都帶著半開玩笑地回應:「有那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蔡老師表示:「任何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因此每個人都只能夠在工作中想辦法令自己開心,藉此調整心態。」何老師則認為:「我自己一直想從事對人的工作,因此作為一位老師,教學工作能夠為我帶來快樂。」

對已退休的蔡老師來說,某程度可說是「脫離苦海」,但仍然會不時返回學校擔任教學工作,背後原來是對於學校與同學們的感情:「當我退休後,放下了作為教職員的壓力,能夠以另一個角度去看待教學工作,讓我更能做到寓工作於娛樂。更重要的,每次當我回校,見到同學們都親切地向我打招呼,這種溫馨的感覺才是驅使我回來的主要動力。」

在教育路上走了三十多年,蔡老師對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的一番體會:「要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妥善地完成自己的責任,而一旦行有餘力,可以去擔任一此額外的工作。作為老師,亦要無時無刻謹記要爭取機會提升自己。」而對何老師來說,過去五年亦為他帶來相當大的衝擊:「我們要接受社會上不同的人和事很多時都未必能夠完美,處事時適宜多去思考背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世間事物的多元性。」


有關連結:

※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