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未鎖。未閉
愛培學校文麗萍校長

對許多人來說,接受教育或許是最普通不過的事,然而對一班患有自閉症的學童來說,病症對行為的影響,加上旁人不理解以及社會資源缺乏,造成他們在學習上遇到重重障礙。本次專訪位於紅磡、專為自閉症學童而設的愛培學校校長文麗萍女士,了解學校如何視每一位學童為與別不同之個體,為他們每人打造與別不同的學習計劃。

文校長成長於英國,深受英式教育的影響,同學們自小已受學校鼓勵去參與公益事務和社會工作,文校長表示:「跟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同,英國的老師常常鼓勵學生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非單單選擇一份職業。」

文校長自言自己喜歡分析以及思考事情的因果關係,大學時候亦跟從自己的興趣選讀了英國文學及心理學。畢業後文校長為英國大使館留港工作,但不久後認為自己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於是轉而開始為人補習英文。談到自己的教學之路,文校長表示深受小時候的學習經歷所影響:「小時候我的學習進度比其他同學慢,但老師們仍然耐心地教導我,幫助我趕上進度;另外又協助我融入英國環境,他們的舉動令我深受感動,所以我以老師為榜樣,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就在替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學童補習期間,文校長認識到後來成為其導師的自閉症專家,因此有機會正式地全面了解自閉症與其對學習的影響,以及行為治療對自閉症的幫助,最終文校長決定投身協助自閉症學童工作,在其導師開辦的機構,提供「應用行為分析」治療,以幫助自閉症學童的學習問題。

然而,在往後的時間,文校長逐漸發現要有效治療自閉症的學童,他們最少需要每星期三十小時的一對一的治療:「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在我們評核中有很大進步,學生的家人亦表示贊同,但當他們回歸校園及在超過20人的學習環境中,卻無法做到所學過的事情。」更甚者,文校長觀察到許多自閉症學童面對著位置錯配的問題:「有一批學生,他們可能有著高IQ,完全可以跟上正規課程的進度,但因連帶著行為問題,結果被編到特殊班。相反,有些學生無行為問題,但學習能力未能跟上進度的,反而編入常規班。」在對自閉症學童認知不足的情況下,有些老師會誤以為這些學生能夠融入課程,但其實只是令他們在課堂上更少互動,阻礙其學習發展。

有見及此,文校長成為愛培學校的校長之後,亦將「應用行為分析」治療法揉合於專為自閉症學童打造的正規教育,愛培學校亦因有關概念而誕生。學校最大的特別之處,在於視每一位學童為獨立的、與別不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小班教學,以及1:2的師生比例下,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及進度都會被仔細記錄,以助老師們快速地調整個別同學的學習計劃,文校長表示:「我們每一位老師的分工非常清晰,上課時會有老師負責授課,另外的老師則負責觀察學生的表現,而學生的學習計劃亦會隨觀察的結果而調整,以配合個別同學學習的進度。例如今天我們發現某位同學已掌握了某個課程目標,我們明天就立刻調整他的課程進度,以配合他的學習速度。」

文校長強調自閉症在醫學上是一個譜系,有著形形式式的種類,大家切忌把自閉症的學童一概而論:「我們不可以認為凡是有自閉症的人就一定有某幾項問題,又或者一定要接受某幾項治療。事實上,自閉症學童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一些學童具有語言天份,但另一些則沒有;有些學童可能有社交問題,但另一批則沒有。我們不可以對他們一概而論,必需個別地了解每一個人。」

辦一間學校並不容易,辦一間為自閉症學童而設的學校就更不容易。相比起鄰近地區,香港對於行為治療的認同有需要提升,全香港合資格的行為治療師只有不到四十位,新加坡及台灣等已正式承認它的資格,但是行為治療在香港還未獲全面認可及發展。另外,在推廣融合教育的今日社會,開辦一間專門處理自閉症學童的學校彷彿是跟這個社會主流唱反調,文校長表示這當中存有嚴重的誤解:「學校幫助了許多未有能力進入主流教育的自閉症學童,協助他們裝備自己。學校跟家長持續聯絡,會定期與家長開會,檢討學生的課程及進度,當確認學生有潛質及足夠的能力接受主流教育,學校會推介學生回歸主流學校。」。

面對種種障礙,文校長相信唯一解決方法就是不逃避問題,利用仔細的計劃去解決問題。但除了個人的努力外,文校長認為社會與政府的支援亦相當重要,例如應對SEN(特殊學習需要) 學童提供更完善的配套及充足的資源,學校的老師要照顧多種學習障礙的學童,亦極需要各界的支持。

問到對一班學生們的期望,文校長表示期望同學們能夠運用到他們在學校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能夠獨立地生活,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活出自己的人生。


有關連結:

※ 愛培學校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