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廖倩媛 │相片:莫梓俊
鳴謝場地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大廈、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空間21


英語代言人- Patrick Sir

在學生眼中,他是一位專業的補習老師;在觀眾心目中,他是「補習型男」兼教大家英文的主持人;他認為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就是大人和小孩都認識的Patrick Sir,林溥來。

早熟兒童與「第一桶金」

Patrick Sir自認為是一個力求進步,不易滿足的人,所以他總是將自己和其他厲害的人比較,以迫自己進步。童年時他已經很獨立,會自己計劃溫習時間,所以即使在名校喇沙小學和喇沙書院讀書,亦能獲得佳績。

他認為讀書時,勤力是基本,在溫習時非常集中,好好運用時間;而且不要太易感到滿足,要改善自己不足之處。他喜歡「秘密練兵」,例如他想在籃球運動上進步,便會獨個兒在一角練習投球,好好享受「Me time」。Patrick Sir在中學時亦是「風頭躉」之一,因為他的性格、學業成績和運動尤其打藍球各方面都不錯;他亦跟老師關係良好,名乎其實是一位活躍的好學生。

談到難忘的中學回憶,除了成為藍球校隊和學生會幹事之外,令他最難忘的是創業經驗。Patrick Sir在就讀中六時已經很成熟,自己發掘機會賺「第一桶金」。他舉辦跨校學生聯誼晚會,從租借場地、聯絡和其他大小工作都「一腳踢」;這次的活動很成功,他亦嚐到賺大錢的滋味!他將成功都歸於父母:「我認為父母的教導對孩子發展真是有很大影響。雖然我們當時家境清貧,但父母仍然非常支持我在中學時創業,給我自主性。」


認真了解學生的需要

成績好的人都傾向成為會計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士,為何Patrick Sir會成為老師?「其實投身教育界是一個巧合。我小時候曾經想跟哥哥一樣,成為醫生。」原來他在初中時期已是一些小學生的補習導師;直至大學畢業,他已教過數十名學生和擁有超過十年的教學經驗。他發現自己除了懂得令學生成績進步之外,自己亦能從教學中獲得不少樂趣。於是,在大學時雖修讀化學工程,但不喜歡「坐定定」做實驗的他,決定在畢業後全職補習,成為老闆,一個人教導十多個不同年級的學生,兼任行政和清潔工作;他由一間小小的房間,到現時已擁有三間補習社。

Patrick Sir認為在開始時,他處理補習社事務游刃有餘。後來,補習社愈做愈大時,反而遇到問題。在補習社開始有盈利時,其中一位合夥人背叛他們,搶走了他們的學生。Patrick Sir受到很大打擊。幸而,他用一年時間整頓補習社至原來面貌,甚至更好。經一事,長一智;初時他不容易相信別人,所以之後合作時會先訂好協議。經過這件事後,他亦成長而變得更心思細密。

對教育事業來說,他認為身教非常重要。從一間小小的房間,到現時已擁有三間補習社,Patrick Sir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個細節都要非常認真。「我們透過小班教學,接近學生,了解他們的需要。」例如在補習班中,若有同學進度不理想,補習社會提供額外免費課堂給學生,令他們真正學到知識;而非只顧賺錢。有趣的是,這種看似過於理想化的理念,為Patrick Sir的補習社帶來口碑,不少學生和家長將這種精神傳揚開去,令補習社的學生愈來愈多。

不少人認為老師很難在威嚴和友好之間,拿捏好和學生之間的關係。Patrick Sir跟學生亦師亦友:「我對學生有原則,如一定要準時交功課。」他著重溝通,活用輕鬆的教學方法。「學生犯錯時,用年輕人的口吻訓示,會令學生在不失面子同時又能受教。」

與時並進的老師

Patrick Sir的教學宗旨是教育事業必須與時並進。在硬件方面,如課室設施;軟件如老師心態和教學方法都要更新,不要再用十年前的例子代入今時今日社會的情況;反而老師和學生皆需要跟隨社會步伐,如全球化一樣,不再停留只和香港人競爭的幻想之中。此外,Patrick Sir提倡「Learning to Learn」,即教學生學習方法,而非單方面傳授片面知識。「以煮食為例,我教人煮西餐,會教他們通用規則,在甚麼情況下給多少鹽和胡椒調味,而非一味著他們牢牢記著每一步驟地去煮一道菜,這樣他們是學不到技巧的。」

可愛的英文

在執教鞭十多年後,Patrick Sir發現自己早已愛上英文。他認為英文有很多可愛之處,尤其是成語的運用和句子結構變化很多,「例如用英文表達一個人瘋了都有五、六種方法,但在香港這個緊密的課程編排,是很少機會可以令學生發現這些有趣的事。」所以Patrick Sir致力於發掘亞洲人對學習英文的需求。

平日,他會留意一些特別英語文法;當他找到「寶物」時,會急不及待向同學分享。意料之外,他見到學生特別投入,「當同學聽到我的分享,如英文雜誌中的一段精彩內容,他們亦會被我感染,間接地令他們對學習英文產生興趣。」故此,他致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有趣英語的氛圍。





通識達人:學生思維更成熟

通識科是新科目,以教英文為主的Patrick Sir又為什麼會教起通識科?原來,他的背景已經早已促使他了解通識科。早於讀大學時,他已用常識和時事教導預科生在英語運用科的作文卷取得佳積;另外,憑藉他化學工程學士的出身和多年經營補習社的經驗,以及他對英文的熱忱和世界歷史的認識,Patrick Sir可謂一位樣樣皆精的「通才」,瞭解通識科的根本。

通識科在香港推行了數年,但很多人仍然不明白它的價值。Patrick Sir則看到通識科推行的明顯成果。「很多學生都因為需要了解時事,在思想和行為上都變得成熟。他們見到問題,會想知道原因和如何解決,更深入了解社會背後的價值。」但他認為成果要視乎教師質素。「我聽過最差的老師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在學生身上,不但沒有擴闊學生視野,反而狹窄了學生的思想,完全違背通識科的原意。」與學生討論具爭議性的話題時,Patrick Sir則會講述同一議題的正反兩面,讓同學在深入分析後,自行選擇立場。

另一個挑戰:電視節目主持人

幾年前,電視台在互聯網找到Patrick Sir,邀請他成為教育顧問,開展他在電視圈的生涯。讀書時已經做模特兒的Patrick Sir,做主持時有沒有不習慣?「背劇本和面對鏡頭都難不到我,反而眼神才是問題。」因為在鏡頭前眼睛不能像平時一樣自然看人,而要固定在某點。這個新身份,亦令他體驗很多。「我的口條變得更順,見識更多。在補習社架構較簡單,但電視台的人事較複雜,令我學懂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人際技巧。主持旅遊節目時,我亦有機會到只有電視台才可進入的地方,如日本和牛工場,令我目不暇給。」

Patrick Sir的幕前演出令人很深刻,他又喜歡自己的形象嗎?「我喜歡這種輕鬆生動的教學風格,跟我平時教書一樣,放開自己,投入去教。」那麼在螢光幕前和補習書教書有什麼不同。「在電視上令更多人學到新知識,我很滿足。現在越來越多觀眾在街上和我打招呼,很窩心呢。」


推動生活英語 放膽進步

雖然兼顧多重身份,但小記見到Patrick Sir時仍然覺得他的狀況很好,容光煥發。如何在教書、主持、寫專欄等工作下取得平衡和休息?他認為時間管理永遠都是首要重點,「我會非常集中做一件事,以免浪費時間,而且儘量看看工作內容有否重疊,這亦是一個減少工作量的好方法。」

Patrick Sir對自己的要求極高,所以他認為距離成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未來,他希望他的教育能感染更多人。現時,Patrick Sir是一所國際幼稚園的校監,他希望未來可為它成立分校及發展小學。至於當下,他仍然會繼續推動英文教育,在電視和互聯網上推廣,務求令更多人學到生活英語。

Patrick Sir 寄語年輕人:在計算風險之後,放膽去令自己進步。他認為人應該在考慮現實情況後不停學習。「另外,年輕人應該對任何事都要有興趣,又以煮食為例,有些人認為煮飯只是很簡單的工夫。但你經過買菜、烹調步驟等程序,你的時間管理和組織能力會變得更強,更可增強你的辦事能力。」

後記:

Patrick Sir對「補習型男」這個外號有所保留,因為他不喜歡只有「補習」一個身份,局限自己的可能性。他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位全面的「Edutainer」。但他打趣說若有人稱呼他「型男」,他當然卻之不恭;大家以後在街上遇到Patrick Sir時,不妨可以跟「型男」老師打一聲招呼!

 




有關連結:

※ Patrick Sir Facebook 專頁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