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

《序言》


他是一個傳媒人,一個電台DJ,一個教師,一個院長,一個潮流達人。
幾個看似南轅北撒的身份卻能夠完美地結合。

從採訪前線退下來,執起教鞭,馮應謙(Anthony)在不同的崗位繼續嘗試改變這個世界。

至「潮」院長,又是一個堅守社會價值的衛道者。錦衣華服之下,
是一個立志傳承前輩經驗予後輩的故事。




《內文》

跟Anthony的訪問被安排在新聞及傳理系同學的活動空間進行。活動空間就是由一個舒適的公共空間和眾多教授們的辦公室連接而成,同學們可以在公共空間休息、交換意見、工作,有需要時可以向老師們諮詢意見,教授們亦可以不時走出公共空間跟同學們傾談,視察同學們的工作進度。這個活動空間只是Anthony上任後眾多作出的改變之一,這些改變的背後反映著他對教育的信念:「我覺得老師們不可以整天都只是躲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應該要多點走出去,了解和關心學生。」

出身自傳統名校的Anthony,自言認為中學的教育遠比大學的重要,中學時期所傳達的,更多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我中學時候的幾位老師,都是來自蘇格蘭的神父,上課不時會跟我們講一些人生的道理,當時候當然覺得很沉默,但長大後,就會發現自己做事很多時候都跟隨著這些標準。」

自由教學方針

談起母校,Anthony最感激學校當時自由的教學方針:「我十分慶幸當時學校的授課方式絕不『填鴨』,同學們可以自由發展,因此我在中學時期參加了許多不同的活動,由義工活動,以至校刊的製作,我都參與其中。」正因為參與了校刊的製作,才令Anthony選擇了成為一個傳媒人。在編輯的過程,指導老師經常提醒他要思考想透過作品表達什麼的信息:「那時候就開始發現原來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影響他人,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所以在後來選科時候就選擇了新聞系。」

進入了大學的天地,對Anthony又是另一番的體會,擴闊了他的眼光:「當時大學的迎新營所做的不只是玩樂,更多的是讓新生們對社會有更深的了解,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政經人事。因為當時諸如文革等資訊仍然封閉,對我們來說可謂十分震撼。」令他驚訝的,除了大學校園,還有同學們的年青熱血:「剛開學,教授就問我們:『你們為什麼想要讀新聞?』,有一個同學就舉手說道:『我希望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我當時感到十分驚訝,這樣的想法我自己也有,但從來沒有想過要向其他人分享。」




新傳系。改變社會的使命

有人說立志讀新聞系的人通常都帶著一股想影響世界的熱誠,在中文大學眾多學系之中,新聞及傳理學系恆常屬於十大熱門學科,其餘幾個科目大多是收入理想的專業行業,獨獨是新傳系這一種被許多人認為是「唔賺錢」的學科,卻依然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Anthony認為這或多或少反映著報讀的同學都抱著「一腔熱誠」:「很多人都知道在香港做傳媒工作十分辛苦,許多報社的薪酬待遇都不算理想,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同學報讀新傳(新聞及傳理學系),以他們的成績,大可以去讀法律、護理等「好搵」的學科,但他們依然選擇新傳,往往就是因為心中懷著改變社會的想法。」

執教鞭多年,從當初打算回港從事研判工作,意外為院校作為學校「開荒牛」,到今日掌領整個新聞及傳理學院,Anthony依然活出自己的本色。事實上,這位身穿新潮服飾,講究打扮的教授絲毫沒有傳統院長嚴肅的感覺,換來的是一個年青與活力的形象。談到這身打扮,Anthony表示講究潮流反而令到他與學生更為接近,大家一起交流「時裝經」。被問到新潮的打扮會否被人質疑其行政資歷,Anthony答到:「大部份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行業來擁有資深資歷的人,我認為能夠說服人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非外表。」




教授知識,還有經驗

從中大畢業,再回來中大任教,原來Anthony的故事並非特例,而是整個新聞及傳理學系一直努力傳承的傳統。Anthony求學時期的教授,就是新聞及傳理學系早年的師兄姐:「當時教我的就是吳明林先生,他是中大新聞及傳理學系早年的畢業生。時至今日我們學系依然會邀請許多在傳媒界工作的舊生回來擔任教職以及和同學們分享。」教授的除了是知識和經驗,還有新聞行業的理念和堅持:「對新聞自由的執著和堅持,當日就是由一班前輩們灌輸給我們的,現在就由我們將這種精神傳承給一眾同學。」現實累人,近年又白色恐怖橫生,依然談理想,不累嗎?「大學教育要傳播的除了是知識技術,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建立,如果學生學懂了一身技藝,卻用在錯誤的方向上,這是全無意義的。我們要告知學生行業中的現實,但同時間都要保持著學生當初加入時候的熱情。」

全世界的挑戰

談到學生,Anthony特別強調今日香港的大學生所面對的是來自全世界的挑戰:「過去的時候,你和某一份報章的關係好,你就可以去某份報章實習,但今日許多媒體都向全世界邀請實習生,因此同學們需要明白自己是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他們不只是要和本土的人競爭,而是要和全世界的人競爭,因此他們務必要對此做準備。」

在訪問進行期間,幾個學生捧著一盒西餅走過,跟Anthony聊起天來,還嚷著要分幾件西餅給他。剎那間,我見到他們既是師生,又是朋友。就是這種關係,讓這位院長,成為非一般的至「潮」院長。







有關連結: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