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


走向共融之路。冼權鋒教授


多年來,擁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往往被社會視為弱勢、需要人協助的一群。直至近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與支援,我們才發現他們只要在足夠的支持下,都能夠和普通學童有一樣表現。今次的訪問嘉賓正是改變這個風氣的背後推手之一,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

※圖上:是次訪問嘉賓冼權鋒教授

冼教授於八十年代加入教育界,被學校分派為當時「特殊班」的負責老師。八十年代香港推行普及教育,但融合教育的理念仍未成熟,當時許多學校都設置「特殊班」以分隔具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並將他們統一稱為「學習遲緩學生」。冼教授當時本著接受挑戰的心態接手該班,發現班裡同學之間的差異相當之大:「有一些同學外表看來和一般同學無異,亦有些同學可能因經常遭遇失敗而出現行為問題,但在游泳跑步等運動項目上卻可能比其他同學都要好。」

遠赴海外進修

在「特殊班」任教3年後,冼教授決定到外國升學進修,基於自己的工作經驗,冼教授選擇了以特殊教育作為自己的進修研究方向,在當時的情況來說相當罕有:「一般來說老師都會選擇自己的本科作為進修方向,當時特殊教育只有政府會保送負責督學到外國進修,然後回港指導相關工作。」。

九十年代,冼教授轉到教育署柏立基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擔任講師,結合自己的知識以及工作上的經驗,為當時的在職老師們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訓練。

特殊教育政策的改變

過去三十多年,香港的特殊教育政策起了根本性改變,從以往隔離式教育,到今日實行融合教育,已差不多沒有「特殊班」的存在。從以往只對任教「特殊班」的老師提供相關方面的訓練,到今日將訓練普及化到每一位老師,期望每位老師都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識。

冼教授表示,現時特殊教育的方針是「及早發現,及早援助」,及早確診有需要的學童,然後盡早提供相應的支援:「以往的情況是家長不願意求診,結果問題在學校爆發,而小朋友則錯失了改善問題的黃金時間,結果問題不斷惡化。但其實只要及早發現及提供支援,例如為自閉症兒童提供社交技巧訓練,能夠對他們的學習情況大有改善,並協助小朋友在中學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甚至升上大學。」



政府的支援

在外國,當一個學童被確診有特殊學習需要後,法例會保障他們擁有相應的資源與援助,冼教授表示在香港仍沒有訂立相關教育法例,但政府會向接收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學校發放津貼,讓學校可以聘請額外人手或購買服務支授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故此理論上學校收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並不會增加老師的太多的壓力,又或是分薄資源。

使命與工作

冼教授現時擔任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該中心作為一自負盈虧機構,近期致力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家長、照顧者及準教師,提供個案諮詢、培訓及教育支援等服務。中心亦與學校共同推展伙伴協作計劃,為本港中、小學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支援,共同促進香港融合教育的發展。

展望將來,冼教授期望中心能夠集中於融合教育研究以及知識轉移工作,並進一步為香港以至澳門,內地各城市提供有關特殊學習需要的教學服務。冼教授認為未來教育的方向將逐漸洗去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間的分野,融合教育是達致優質教育的追求目標。

如果想對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有更多了解,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eduhk.hk/csenie/

 




相關資料: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