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 │部份相片由被訪學校提供


共融正向。八鄉中心小學
非華語學生眼中的農曆新年

<序言>

「寫揮春」、「認識十二生肖」、「賀年食品」及「拋元寶」,都是中國農曆新年例行慣常項目之一,但對於非華語學生來說,這些節日傳統除了充滿新鮮感外,同時亦可別具教育意義。

八鄉中心小學每年一度「新春嘉年華」,由華語及非華語同學負責籌辦,透過活動訓練學生分工合作及組織能力,同時亦讓非華語學生領會到節日中孝道、感恩、祝福問好等重要價值。



※圖上:黎校長(左三)與同學合照

<內文>

表演台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均一穿上了中國賀年服飾,蹦蹦跳地與老師合唱由不同語言演繹的賀年組曲。看到他們喜眉笑眼的演出,在短短一闕歌之間,已充份體現到教育共融與學習的情操。該校黎婉姍校長表示,希望透過是次賀年活動,去給學生們,尤其是非華語學生一個共融文化機會,讓他們多點認識中國文化的特性,可以較容易適應香港的生活。

身教的重要

「同學有些在香港生活多年,已視自己為香港人,每年的新春嘉年華會,同學都會十分期待,會特意添置賀年服飾。我們老師呢?我覺得身教十分重要,所以我與同工一樣會穿著賀年服,這是以身作則地告訴同學,舉辦每次活動都要百分百投入,你才可以樂在其中。」

「新春嘉年華」是八鄉中心小學每年恆常項目,屬該校中文科其中一個主打活動。全校不論師生,在當天會全採用中文去溝通,而在籌劃攤位及年宵巿場部份,並不會只由老師們單方面去做,校方會邀請高年級學生擔任協力助手,除了製作過程,有關同學在活動舉行時也會根據崗位表負責管理攤位及與參加者互動。



引入了正向教育元素

是次嘉年華會跟歷屆最大不同,是為項目引入了正向教育元素,黎校長補充說,整個嘉年華於去年暑假開始籌劃,先由老師就著正向教育六個範疇入手,包括「正向關係」、「正向情緒」、「正向健康」、「正向投入感」、「正向成功感」及「正向目的」,然後校方會再沿著這六個元素,展現在不同的攤位上。

「例如是『感恩』,新年期間好久不見的親戚朋友可以團聚問好、又或是派利是錢等,這些都是一種感恩。我們正向教育裡很強調人要感恩,故此我們是次嘉年華也有一個名為『睇你感唔感』的攤位,我們放上全校老師的相片在壁佈板,並設計成一個個財神,由同學寫上感激某個老師教導的句子,再貼到板上以示謝意。」





彈性調整活動內容


由於非華語學生的母語始終並非中文,校方在不同部份上會把較為深奧的中文詞彙作修飾,如「寫正反向揮春」環節,要同學寫「愁眉苦臉」四字會有難度,經商議後會改為筆劃較簡單的「苦口苦臉」,讓非華語同學可以容易去理解,同時亦不失揮春本來含義。



學習不必僅於班房

八鄉中心小學創校多年,一直致力在互動體驗的教學上,正如「新春嘉年華」這個項目,便是一個活脫脫走出班房的創意學習體驗証明,黎校長希望讓同學身體力行親身去感受不同的知識,同時老師亦可從不同教學手法中取得啟發靈感,令教學更完善。

「要學習中文,想想把白紙換成是揮春,同學或許會更快樂地主動去寫。所謂『有效的學習』,是否必需在課室內進行呢?我希望老師也可以從小朋友身上得到啟發,例如每年的新春嘉年華,同學籌辦過程中對活動的建議,又或是活動後反應,這都可以成為老師們寶貴的教育資源。」



相關資料:

※ 八鄉中心小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