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廖倩媛

註:文章中以下相片為奧海城「Oh My Kids兒童手作Christmas Sale」活動, 「優學體驗年」為參與攤檔單位之一,學員經導師指導下親手製作及售賣製作之手工作品,藉以提高他們多元學習及溝通能力。有關活動收入一半會直接捐到由南華早報及香港電台合辦「愛心聖誕大行動」,協助本港及內地弱勢社群改善生活,並向超過100家慈善機構提供資助,分享溫暖。






※上圖:「優學體驗年」創辦人何美儀女士 Doreen 與她兒子合照

近年,社會對傳統教育的質疑愈來愈多,不少家長都想嘗試在家教育,但當中的風險不是人人都可承擔的。由何美儀 (Doreen)、趙永佳創建的「優學體驗年Gap Explorer」、一個為期一年的課外學習體驗,目標是為孩子重拾學習興趣和找回自信心。

最初有「優學體驗年」這個意念,原來是來自Doreen 的兒子。Doreen 認為剛完成六年級的兒子未真正準備好入讀中學,所以想他有一年時間學習社會技能,好好裝備自己,重拾學習的興趣。「他在六年級時成績還可以,有直資中學取錄了他,但我和丈夫發現他在面試過程中能力略有不足,其他同學比他較主動。」

Doreen直言中學對小學生有一定的期望,「面試時其他孩子明顯訓練有素,但我的孩子相對有改善的地方,例如表達能力較弱,而且不成熟。」Doreen 認為這跟以往學校教學模式有關,因為傳統小學較少訓練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技巧,也不會太著重學生對提升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正因為這些經驗,當時我開始想辦法,應該如何令孩子重拾對學習的熱情?我認為針對孩子的弱點令他們健康成長也是現階段要做的事。」因此,Doreen 開始和身邊的朋友傾談,她發現身邊的人都有同樣體驗,於是她想令孩子在升中前有一段「優學體驗」,給孩子一年放鬆,在過去六年的學校訓練中得到喘息,「我希望他們可以在這一年的優學體驗中見識和對學習重拾興趣,如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到實實在在的求生技能。」

目前,「優學體驗年」已經進行於四個月,有六名小孩參加,他們都是準備升讀小五或中一,當中不乏優異生。他們目標一致,均是希望孩子透過有關項目可以找回自己的目標、興趣和自信心,尋找屬於他們的成長之路。「優學體驗年」的生命導師了解每一個小孩的性格和行為,幫助他們成長。「學校只有一名社工,較難兼顧千名學生。但我們的生命導師每天跟進六名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從中找出他們的困難,再設計相應活動和訓練幫助他們。」

Doreen 認為,即使是現存的通識教育課程,大都是強調學生生硬地死記歷史和知識,不重視活動學習,所以他們在設計學習活動時,著重帶小孩到四處見識,如早前他們曾到美荷樓實地考察去學習歷史。而從活動中,孩子主要學習到自我管理和了解自己身處的社區風貌。

「在這三個月,孩子們在各方面明顯有進步。如他們可以在早上繁忙時間預計時間出門,做好時間管理,他們亦要在實地考察前先準備好資料;更難得是培養到他們的同理心,願意跟大伙兒溝通好,例如有關午飯的處理,照顧大家在飲食和財政上的不同需要。」

「優學體驗」期間,學員每天恆常出外學習,面對不同的困難,要學會解難;他們時常也要向陌生人問路,從中訓練他們的膽量和溝通能力。除了自我管理,學員亦親身體驗社區生活和香港歷史。「我們安排小孩作實地考察,要做小組研習,要他們摸索,包括搜集資料和訪問當地人。」之後,學員們還需要設計一些傳單,宣傳該地方和報告他們所見所聞,如他們到長洲的四日三夜活動,便需深入了解這個人人皆知的小島。

Doreen 認為這是個很好的試驗機會,「平時小學的小組研習都是要學生在網上看資料,然後再交上文字報告,這缺乏學習過程。相反在優學體驗中,孩子可以接觸大自然,在野外體驗中學會生火和環保意識,自己找食物,並在僅有資源中創作,學會用太陽能和預測天氣,這都是傳統教育在結構上不能給予孩子的。」除了野外體驗,學員也會跟其他群組的孩子交流,如他們為觀塘一所以新移民學生為主的學校提供溫暖,和他們一起玩遊戲和學習環保知識,學習彼此包容融和。學員們還會到遊樂場利用廢物,重新設計成新玩具,訓練他們的想像力,以及教導他們力學及數學。

談到最初實行項目時,Doreen 坦然也有不少困難。「參與人數少令成本太高,亦有家長擔心休學一年會令孩子之後入學困難;或是經過一年自由學習,怕孩子難以適應日校常規生活。」為了令孩子可以適應日校生活,生命導師會要求學員每星期有一日進行靜態訓練,學員們全日在室內做語文練習,令孩子在明年返回日校時也容易適應。而 Doreen亦會定時跟生命導師、家長和學員溝通,以訂出切合他們需要的課程。


相關連結:

※ 優學體驗年Facebook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