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 莫梓俊│ 部份相片由被訪機構提供

校園咖啡屋。科大Cafeology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聽著像是老生常談,但絕對是知易行難。除了要求學生的熱誠外,亦考驗校方是否相信學生並提供資源。因此Cafeology的出現可說絕不容易,這間於香港科技大學內營運的咖啡店是由校方提供場地,全權由同學們管理,開店多月內受到學界與不同傳媒的關注,今次訪問邀請到咖啡店營運團隊的黃斯溥(Olivia)和王瑋棋(Tommy)同學,分享自主營運背後的苦與樂。



※上圖:Cafeology營運團隊成員黃斯溥同學(左)及王瑋棋同學(右)

事情的發展源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業中心,當時校內有一個位置,校方打算將該位置留給同學們作嘗試創業之用。校內的八位同學組成了最初的核心團隊,向其他同學徵詢意見,發現很多同學都對咖啡沖泡相當感興趣,最後根據同學們的意見決定開辦咖啡店。

在籌備咖啡店的過程中,核心團隊亦致力召集更多的同學加入營運團隊,最終整個團隊由最初的八人增加至三十五人,成員來自不同學科,各自負責如行動、財務、市場策劃等不同的職務。

作為一間咖啡店,Cafeology要面對不少的對手,例如是校內的連鎖式咖啡店和餐廳等。Olivia表示,Cafeology並不會跟從市面上商業咖啡店的做法,而是建立自己獨有的特色:「由於Cafeology是由學生經營,我們的消費者和店員都是同學,過程中可以建立一股同學之關的關係,比起商業的連鎖咖啡店更有人情味。」Tommy亦補充店內的飲品以健康作賣點,例如果汁會以新鮮水果製作,另外店鋪又會按季節推出季節特飲。Tommy和Olivia表示,Cafeology的最大優勢正是其「彈性」,任何意見及想法經團隊內部討論後,都可以快速的落實,Olivia分享道:「35人的團隊並無層級上的區分,大家都以平等的身份互相發表意見,團隊亦樂意成員提出新的想法和意見,甚至曾經有客人詢問我們可否提供一種新飲品,我們經過討論後很快就可以推出市場。」。

除了彈性的決策模式外,Cafeology亦會借出場地以寄賣不同社企製作的小食,而店內每日的廚餘都會經廚餘機的處理製作成可再用的肥料,突顯環保理念。另外,店內的裝修極具流動性,方便借出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



在同學們創業的過程中,校方除了提供場地和裝修,還給予同學們最大的自由度,將整個營運的責任和權力交給營運團隊,讓同學們的構思和想法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對同學們而言,創業除了要有宏大遠景外,亦必需考慮實際的操作。最初的時候,三十五人團隊只有四人擁有咖啡沖泡的知識和相關經驗,團隊只好先派該四人去學習沖泡的技術,再分享給其他成員。現時,店鋪的日常運作亦由團隊成員輪流執行,讓每一位成員都有機會熟習沖泡的技巧。

在這個創業夢中,兩位同學都表示獲益良多,對營商有深刻的了解,更在過程中結識到一班來自不同學科的好朋友。面對將來,Cafeology正著力於招收新力軍,期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予一眾顧客。

 

 

※ Cafeology Facebook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