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香港耀能協會言語治療師曹慧筠姑娘




記者及文章: 聰@HKFYG │ 部份相片由被訪機構提供


同心拼砌關愛。LEGO積木治療
香港耀能協會

《序言》

自閉症是一種腦神經發展的譜系障礙疾病,患者兒童在情緒表達及社交互動上都會出現困難、導致於整個學習路上,都遠較同齡層遲緩。

要讓自閉症兒童得到歡愉的學習成長體驗,需要有心機構關愛同行。香港耀能協會於2011年率先從美國引入嶄新LEGO積木治療模式,並在幼兒服務中試行。透過互動有趣積木遊戲,為參與幼兒營造自然社交環境及溝通需要,誘發他們的溝通意欲,從而提升孩子們靈活運用社交技巧能力與理解別人的想法。

「小朋友會常常跟我說『老師,何時一起玩LEGO?』這讓我很感動,實在沒想過他們會這麼喜愛LEGO堂。他們在活動中得到了很多成功感,與同學一同去成就一個積木作品,會學習到很多。」

一塊塊看似平凡的積木,只要有心人傾注關愛,都能成就一個閃耀的作品。誠如計劃言語治療師曹慧筠姑娘所說,積木拼砌後變得豐富立體,不僅指作品本身,還包括孩子們的成長路。



《內文》

香港耀能協會是本港首間在幼兒服務試行LEGO積木治療的機構,據曹姑娘表示,於2011年,在協會英國顧問Professor Rita Jordan 的推薦下,知悉這個治療項目對提升自閉症小朋友溝通、社交及學習各方面能力都很有效,加上建立了一定的文獻及科學研究基礎作依據,於是協會為項目作出調適後,便嘗試引進入香港推行。

「LEGO Therapy 始創人、美國心理學家勒高夫博士(Dr. Daniel B. LeGoff),於04年開始有積木治療的研究文獻出現,有關文獻主要研究學齡層小朋友(6-12歲),但LeGoff博士認為對於學前兒童(6歲以下),若為項目作出適當調適,亦可以去嘗試推行。我們協會服務的是學前兒童為主較多,所以我們起初不改美國原版照樣執行時,發現是有困難的,因為小朋友年紀較少,自身各方面能力亦相對較弱,未必能明白項目的內容,所以我們在項目裡作了少許調適。」



曹姑娘說,為了令學前兒童在積木治療項目中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香港耀能協會以美國項目原版為基礎,同時作出了數處調適,加入了不同的輔助工具,讓幼兒更容易有效參與「LEGO積木治療」,例如加入「名牌」,分為「負責砌」、「負責俾」及「負責創造」三款,令幼兒更明瞭自己扮演的角色;另外亦加設了「句式字條」,如「你有沒有……?」、「你是不是要……?」,提示幼兒作適當發問,協助他們跨越語言的限制。

「美國相同的治療不設屏障,小朋友會因偷看而獲悉要製作的作品答案,所以我們加了座檯屏障,令小組內的成員必需作溝通才可完成積木作品,過程中同時亦可誘發他們彼此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 上圖:增設座檯屏障,誘發小朋友互相溝通完成積木作品

為項目調適後,有關積木治療會分成三個小組訓練的階段(見下表),當中參與人數、幼兒扮演的角色及難度目的上都各有不同,藉以培育他們各類溝通方式及社交技巧。曹姑娘補充,對參與幼兒的要求與當中難度雖然按階段而增加,但由於LEGO本身種類多元,其積木變化配搭亦很多,較易吸引小朋友動機,項目推行至今四年,她看到普遍小朋友在LEGO堂上的表現相當理想。

「在堂上,小朋友使用的溝通技巧越來越好,更難得是在課堂外,他們之間也越來越友好,會多了一同談天玩耍,甚至懂得使用在LEGO治療上學到的溝通技巧,這令我很喜悅。」

LEGO積木治療屬同輩互動(PEER INTERACTION)治療項目一種,計劃本身並不鼓勵家長進入小組內並扮演參與角色,以免影響最後治療成效。曹姑娘建議家長可配合導師的課後指導,理解當中道理,並活用在與子女的生活相處上。

「若有家長進入小組,小孩只會依賴著父母,會較難打開心窗與其他小朋友溝通。但當中有些技巧,我們希望家長在家中可以運用到,所以會給他們事後看錄影下的片段,同時由導師向家長講解在過程向小朋友教授了那些技巧。」

由2011年引入並推行至今,LEGO積木治療得坊間理想正面的評價,曹姑娘代表香港耀能協會感激社會各界對項目的認同,並表示項目現在處於成效研究階段,希望收集更多數據以鞏固當中的成效。另外,計劃參與對象亦開始由過往該會的特殊幼兒中心兒童推廣至社區,讓沒有自閉症障礙的小朋友,也能透過項目提升自己的溝通與社交能力。

 

※ 香港耀能協會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