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莫梓俊
鳴謝單位:
1) 長者安居協會巿場推廣及運作經理袁慧明小姐
2) 長者安居協會助理企業事務經理林詠詩小姐
3)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需要及時
「生命•歷情」體驗館



如果這一刻你要離世,你有多少想做的事無法完成?又有多少想講的說話無法向你關心的人傾訴?這些問題並不像一般的年青人閒時會思考的問題,他們正值年輕,充滿活力,似乎離年老與死亡有無盡的距離。但是世事又怎會如些容易預料,人生又怎會永遠按照軌道運行呢?長者安居協會的「生命•歷情」體驗館就以新穎的體驗形式,讓同學們走進時光隧道,感受人生、改變、死亡。



※ 上圖:「生命•歷情」體驗館的市場推廣及運作經理袁慧明小姐

走進「生命•歷情」體驗館,整個機構都明顯捉緊青年人的觸覺,充滿現代感與美感。「生命•歷情」體驗館的市場推廣及運作經理袁慧明小姐表示,協會眼見現代的青年人普遍對長者的尊重下降,許多10-20多歲的青年人往往都在外傭工人照顧下成長,又或者是和祖父母分開居住,因此與長者缺乏溝通以及形成許多負面印象。協會早前訪問1100名青年人,發現有過半數人不知道祖父母的姓名、生日、歲數,以及認為長者都是體弱多病,囉嗦及需要人幫助。袁小姐表示「生命•歷情」體驗館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青年人轉一個角度去看待長者。

事實上,體驗館內的活動可謂針對青年人的口味而設,整個體驗以一個個互動遊戲組成,代表著不同的生活與人生發展。場內的裝置成功將觸控屏幕、AR擴充實境、QR code、人面模擬、體感操控等技術與遊戲完美結合,令到活動富趣味之餘又不會失去主題。袁小姐表示體驗館動用如此大量的科技與互動遊戲,是為了吸引到青年人。而整個場館的設計,則是由理工大學的專家負責,研究如何以數碼科技去協助活動的進行。

活動最重要的部份則在後半部份,系統會安排隨機事件予每位參加者,象徵現實中生活中我們無法掌握的意外。參加者可能會突然死亡、身患重病、殘疾等等。無論如何,參加者最終都必需要經歷死亡的階段,進入模擬棺材,在影片及錄音的帶領下獨自思考。事實上,有不少的參加者都對此部份最為深刻。採訪當日就遇上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的老師和同學進行體驗,帶隊的余嘉莉老師表示自己之前曾經進行體驗,覺得活動可以讓同學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余老師特別對模擬死亡的部份印象深刻,認為活動提供了一個時間讓參加者去回憶自己的人生。

整個「生命•歷情」體驗館的旅程並非只有機器,程式與科技,在旅程的終點,會有社工跟所有經歷完死亡的參加者進行活動後的討論和總結,整理和鞏固參加者的得益和感受。此外,協會亦會提供機會讓參加者與長者義工互相溝通,藉此去了解長者的真實一面。



※ 上圖:張世偉先生

退休前任職外資公司的張世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長者義工,他負責的活動只透過聲音與參加者接觸,參加者詢問各類的引導性問題,去猜測聲音背後的是一位長者還是一個青年人。張先生表示許多參加者都對長者有刻板印象,認為長者的生活都是單調的,只會平日去公園,又不會去戲院看電影或者到咖啡店喝咖啡。張先生續稱每次揭露答案,參加者們都表現得十分驚訝,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可以令青年人對退休人士及長者的生活及言行有更清楚的認識,而對於青年人與長者的相處,張先生更語重心長的提醒:「其實許多長者所要的並不是什麼物質的享受,反而想和家人有更多時間的相處。許多青年人都打算先工作,待有積蓄時才和老人家一起分享,但其實長者追求的根本不是什麼豐富物質,甚至到你事業有成時長者已難以享受。人生短暫,青年人實在不應浪費時間,請好好把握和長者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 長者家居協會「生命•歷情」體驗館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